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32|回复: 22

汽车厂商逐个看,铁皮不厚脸皮都够厚(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2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专业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此文观点纯属个人看法,不牵涉什么反日爱国之类的大道理,并且文章只涉及历史与现状,本人自认没有贝利那种预测天赋,所以对各厂商、车型的前景不做评价。版权所有,如要转载请回帖与本人联系。

 

  1.奇瑞
  为什么先说奇瑞呢?因为这位老是把自己标榜成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好象中国汽车工业的救世主非他莫属。动不动就拿出“爱国”啊,“自主”啊等等大旗唬人;再不就使悲情这招,说什么奇瑞只能坚持XX天。你坚持不下去当然是你自己的问题,就算消费者排队买车顶多也就让你多坚持那么XX天。人家通用、福特都坚持不下去,凭什么你奇瑞一定要坚持得下去?

  大家知道奇瑞这白眼儿狼当初起家靠的是“风云”,也就是西班牙品牌西亚特旗下的TOLEDO。奇瑞买了人家的废弃生产线,再整个福特N前老古董的破1.6发动机装上。这款发动机的功率、扭矩都不值一提,比之1.3升的8A都好不到哪儿去,唯一值得一提的就剩下油耗了,巨费无比,一下子把当时所有的1.6发动机都远远甩在后面。奇瑞于是就在车身空间上做文章,迎合了部分农村消费者爱面子,贪大求全的心理。其实老牛拉破车能好到哪去呢?

  奇瑞吆喝着开始卖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准生证,也就是个黑户口,风云除了能在芜湖横行其他哪儿都去不了。那时的发改委还是替洋老板打工的(当然现在也是),眼里只有合资企业,哪里看得上奇瑞?奇瑞只好找到上汽,好说歹说傍上了大款(估计没少花银子铺路),顶着SQR7160的名头开始了它的忽悠之旅。“风云”的确切销量不得而知,不过奇瑞趁着车市开始热起来的时候倒是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奇瑞有钱了,牛气了就把上汽一脚踹了。精明的上海人这次是吃了亏了(捞到好处的主儿除外),可怜上汽还替奇瑞挡了好多官司。

  奇瑞真正发家靠的是“QQ”。抄没抄袭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别当群众是傻瓜。奇瑞占的便宜是反正自己对QQ没知识没产权,索性把价钱拉下来,争取跑量赚它一笔。应该说这次它的策略是成功的。中国老百姓可不管什么知识什么产权,东西便宜就行。坏了?自认倒霉呗,便宜没好货啊。这就是为什么盗版的DVD和包包手表大有市场的缘由。

  QQ是卖火了,可是奇瑞“拿来”的另一款“东方之子”就没这么幸运了。老百姓是不会花上十几万去买没知识没产权的东西的,在这个价位上他们情愿买个普桑或捷达。直到现如今东方之子的销量都不咋地,作出租都没人要。

  看看现在奇瑞的几款车,QQ出了个长屁股的兄弟,风云和后来的旗云整合了,东方之子已经不是奇瑞的主攻方向了。瑞虎抄的是谁大家也明白,跟QQ是一个道理。V520是鬼子给设计的车身,理念也是鬼子给的,什么“酷越”车,叫着都拗口。A516/520的B柱前看着蛮像模像样,B柱后大概是当初设计的人跳槽了,随便另找了一个人给续上的,怎么看怎么别扭。还不如只做到B柱,再弄个“全球首款两轮两厢车”的概念炒一把。

  奇瑞知道自己的软肋是在发动机上,不然怎么直到现在瑞虎,东方之子,V525上装的都是鬼子的发动机呢?但它自己号称跟AVL合作开发的有知识有产权的ACTECO系列还是没完全完成动力匹配。当初奇瑞号称ACTECO凡是当今发动机的先进技术都用上了,或者就是预留了接口。可是现在大家看看装车的几款ACTECO?哪台用上了Turbo(再说Turbo也算不上什么先进技术)?哪台用上了VVT?根本就是很普通的一台1.6或2.0发动机,吹个啥呀?

奇瑞

奇瑞的忽悠在知识产权上,由于奇瑞的高层都是汽车专业科班出生,很多人在合资车厂混了多年,在车型的选择和规划方面是非常准确老到的。一开始靠盗版打天下,积累资本,学不到的索性就偷,(当然给钱人家也不卖给你)。

在专利像废纸的现阶段此招够卑劣但绝对有效。想当年奇瑞连车辆上市目录都是从上汽假作卖身骗来得。(后来和上汽决裂,上汽把股份扔回奇瑞,真没眼光啊)

作为最大的国内自主品牌,奇瑞的远见令人佩服。在仿造的阶段就预研了全系列自主车型,毕竟盗版大王的称号背一辈子是没出息的。

奇瑞在定价的时候有意无意忽悠一把,总是在确保价格优势的时候预留了减价空间。于是就出现了奇瑞老是推出更好更便宜的新车型让先前车主吐血。

感情是奇瑞永远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别问他车价啥时候到底,成本到底多少,挣不挣钱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

奇瑞就是个搅局的,搅了所有造车的好事。希望他永远搅下去。

忽悠车型:新出的型号,等着降吧,千万别冲动。

奇瑞用的钢板够厚,但别打算收藏个1~2百年,早烂了。

 

 

2.吉利
  李书福是个流氓式的传奇人物,那句五个轮子的名言把老外噎得够呛。当初吉利靠着“奥拓价钱的夏利”起的家。现在总算是跻身主流厂商的行列。看来做鲶鱼的要是撞上大运还真是了不得,当然这个大运主要的贡献还是来自农村。

  吉利大概是自主品牌里子品牌最多的一家,什么美日、豪情、美人豹、华普。品牌多不一定真的是产品线有那么长。吉利大概想学通用或福特,什么样的车都贴个三四块不一样的牌子卖,这样总的销量就大了?有个什么专家还专门为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写过文章鼓吹。其实品牌多不一定实力强。通用福特现在也要整顿旗下的各个品牌(GMC、土星、水星整个就是多余的),何况吉利?

  吉利的车子本身主要是模仿的丰田系列,从夏利到威驰(金刚)到花冠(远景),一路下来越做越大,整车做工也略有进步。但整个的内饰设计还是摆脱不了乡镇企业的影子,从颜色搭配到做工都透着一股粗糙劲儿。华普就是换了壳子的富康,连内饰都如出一辙。隔三岔五换个前大灯,换个尾灯就敢说出了新车型,有种你倒是换换底盘呀?最有意思的就算是美人豹了。夏利底盘上的跑车,怎么开出去泡妞啊?一般家庭里跑车都是第二辆车。在大多数国人连第一辆车都没买的情况下?难道叫人买了跑车,让丈母娘缩在后座上?

  如同奇瑞一样,吉利也知道发动机的重要性。当初模仿8A、5A,现在又盯上了1.8的VVT-i。只是模仿的东西可靠性如何,还有待于广大农村消费者勇于争当小白鼠。但是吉利至少比奇瑞实在,VVT-i是用上了,不玩什么“预留接口”之类的花活。变速箱也是个大问题。吉利摸索了半天,总算捣鼓出个四速自动变速箱,是否电控还是纯液力变扭的不得而知。可靠性嘛,反正有广大消费者帮着在“实开”中检验,怕什么?


吉利
如果说奇瑞是科班出生,那李书福就是臭屁匠

当初李家兄弟起家靠的是东拼西凑搞摩托车,质量够烂名字倒响亮:吉利牌

摩托车不行的时候,老大李书福心一横:造汽车。

要说老李胆识超人,传统汽车工业的五大工艺配套设施吉利都没有,他照样把车给造出来了。

车身买的夏历现成的,塑料件和内饰找的乡镇注塑厂,发动机买的夏历多余的产能,剩下的哪儿都凑得出来。

老李碰到的最大的麻烦不是造车,而是上目录。为此老李可是拼了老命了。

最终,九死一生、功德圆满。

在大家都在上油水颇厚的中高级车的时候,老李却盯上了国内最便宜的轿车(夏利很郁闷,居然有人会逼他降价)。

老李要一网打尽的是国内数量最大的汽车消费群体,毕竟有车没车区别大了。

吉利在项目开发方面一直比较保守,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书福居然把上海大众退休的老总请了过去,在我看来这几百万花得得太值了,在上海大众绝对没机会真正发挥一个造车人的创造力。

要说吉利有忽悠的话,就在新车型的推出方面。到现在吉利都没有能力设计一款全新车型(或许也不想花这冤枉钱),所有车型的鼻祖都是那款赖以起家的夏历,吉利把夏历的潜力真是发挥到了极致(有三箱、跑车、hrv旅行车,就差suv了)。

顺便说一下,买吉利车就别指望开到个十年报废,几百万的模具和几千万的模具 还是有区别的,至少从线上下来的每辆车尺寸都不一样(毫米级)。

也别考虑转手的问题。3~5年整辆车就贬没了。

 

 

3.大众(包括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德国车铁皮厚吗?厚,可是比不过大众的脸皮厚。且听我慢慢道来:
  发动机:当初捷达倒是有一阵子用过相对先进的5气门发动机,可是为了节约成本又换回了2气门,还美其名曰2气门低速扭矩大适合城市行车。各位捷达的车主注意了,换句话说您的车不适合上高速去。现在2气门的发动机似乎成了大众车系的招牌,1.6,2.0的都有。最好笑的就数帕萨特领驭推出的2.0款,2气门就2气门,还要叫什么DST协同动力。本人业余研究汽车多年,这“DST”是什么意思还真不知道。明明在中国产的车上都没有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还忽悠消费者说它们的发动机最先进最省油(请参照POLO劲情/劲取的广告以及各大众车托的文章)。1.8T的发动机被当作明星发动机,凡是要开得快都装1.8T。可是大众告诉过消费者那个涡轮是易耗品吗?一定公里数后要调换的!2.0T-FSI,A4A6上的真有缸内直喷吗?当时皇冠国产时换了没有缸内直喷的机型,一帮大众的车托群起攻之说鬼子不厚道,难道大众在2.0FSI上就厚道吗?我看比鬼子还不厚道。

  车身铁皮:自从雅阁出了事以后大众那个乐啊,于是有事没事就拿铁皮和激光焊接说事儿。一帮车托也跟着叫嚣,说什么铁皮越厚越安全。可是到现在大家也没看到大众车系碰撞试验的照片,哪怕做秀的都没有。你倒是整个“模特车”去撞啊?懂车的都知道,碰撞安全靠的是骨架而不是蒙皮。糊着纸的铁架子跟蒙着厚铁皮的木架子高速碰撞,谁的架子(乘员舱)先歇菜不言自明。另外车重还影响到油耗,配合大众那几款不太先进的发动机,真实油耗可想而知。要说高速稳定性,也不是车重一方面这么简单。卡车大巴重吗?再怎么也比帕萨特重吧,可是高速时稳吗?那未必。高速稳定性跟风阻,悬架,轮胎抓地力都有关,不是铁皮厚就能解决问题的。

  车型:捷达三代同堂的事,大概除了中国找不出第二家,就算扯上巴西,那三代同堂也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只能说明大众的脸皮厚。鬼子人不咋地,可就连铁皮薄的广本都知道要换代就彻彻底底地换,雅阁、奥德赛都是如此。反观大众,小打小闹的领驭和POLO劲情/劲取上市后,还一个劲地说老车型不停产,要继续主攻细分市场,呸。更不用说速腾了。为了糊弄消费者摆脱三代同堂的尴尬,取了个洋名就算高一级车型了。照大众这么算,等B6出来后,5系,E级都要让位了。因为这一级别里B6销量肯定要比另两位多。另外B6出了那就是四代同堂了(桑塔纳-桑3000-帕萨特领驭-B6),恭喜恭喜!

  其他车型也不怎么样。途安论空间和动力都比不上奥德赛,售价又远高于普利马。要说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怎么不见大众在发动机上下下功夫呢?大概大众认为发动机也属于“看得见”的地方。高尔属于边缘车型,当初连空调和收音机都没有的赤膊版敢卖8万块只能说明大众够黑。还说什么国外消费者都是自己改装的,你倒是改装个空调试试?高尔夫迟迟不见换代。开迪可算是最贵的“多用途车”了。我不知道谁会买开迪来装人,装货嘛,赛宝和优尼柯只有开迪一半的价钱。

  广告:大众不但脸皮厚还极不厚道。中国广告法规定不得与同类商品作横向比较。可是大众就敢挺身而出。平面的POLO劲情/劲取出现了灰头土脸的飞度和乐风。2.0帕萨特领驭和速腾都瞄准了马6。这两则广告的创意很有问题。2.0帕萨特领驭的广告里,红绿灯前起步抢什么抢?又不是杆位发车。起步快很了不起吗?小心撞到路口还没过完马路的行人,那就麻烦大了。速腾就更离谱,为了一个车位至于吗?照我说最后的结局应该是速腾抢到车位,但是把位子让给马6,这才显出绅士风度。感觉大众的广告做的,什么都要抢抢抢,当然抢钱是最最要紧的。

  大众作为第一个合资车厂,沦落到要跟只有单一车型的马6抢,真是够丢份的。以前是别家车厂跟大众抢市场份额,现在是大众跟别人抢市场。风水轮流转啊!可惜大众还是厚着脸皮接茬忽悠消费者。铁皮厚不一定表示大众也同样厚道。

 

大众
南北大众可是过过好日子的,当年我的兄弟能以6折的价格拿一辆大众车还送牌照和油钱让我老羡慕的(那是上海牌照啊)。

现在那车市场价也差不多是当年的6折了。

我可以肯定前两年大众的车身钢板及工艺是国内最好的(桑塔纳除外),这两年也学会减料了。

大众最大的忽悠就在发动机上

大众早期的发动机关键部件都是原装的,特别是5 v的机器,几乎原装整机进口,质量好所以娘胎里的设计缺陷不容易发生。

所谓娘胎里的缺陷是指所有5v的机器正时靠皮带带动,一担行驶中断裂气门盖就可能完了,4s修修不少于2万。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刚过保修期会发生,往往得自己掏钱。

本来设计就有缺陷,大众在进入21世纪已经在欧洲减少采用5v的发动机。最要命的是国产的皮带机构质量不稳定,不好好保养很难撑过8万公里(原装的号规的)。要知道我的老吉普皮带20万公里一换的。

还有那台明星级的1.8t,根本不适合城市工况,涡轮介入在1750转左右。一脚油门下去,电脑刚要喷油加力立马来一脚刹车给闷过去了,涡轮根本吹不起来,废油还减少了寿命。

其实1.8t是属于高速和赛场跑道,堵在城里绝对是浪费。

涡轮永远在转动磨损,总有失效的那一天(即便是失效了一般人也感觉不到),但换的费用是高昂的。1。8t是公车司机的最爱,前段时间和某机关的司机一起斗地主,这宝贝1.8t给他弄了不少私房钱,平均一年一个,坏了就换个翻修的充正厂,3千块到手。

其实判断涡轮状况很简单,找个僻静字所,2挡低速给一脚狠油门,看1800转左右转速指针有没有短暂的停顿而后突然的爆发,如果爆发不明显,涡轮漏气了,没感觉到停顿那大事不好。

其实大众也挺惨的,明知道1.8t的不适合装车他居然找不到合适的4缸替代机器,后来就有了被其他车厂笑话的85kw的2.0 8v。其实也是台明星发动机,20年前的明星,也够耐用,就是升功率太低了点,声音也比较大。

年前那次同学聚会,有些争论,火起叫到:“你们干了这些年的发动机,你们给2.0的再加8个气门就那么难?南北大众的3个助工立马没声了。

前两天还和一大众的哥们去看了看奇瑞的新发动机,在他脸上看到了一点羡慕,一丝无奈,外加一点无所谓。

 

大众的忽悠车型:

1.8t/5气门的帕萨特,宝来,高尔夫:千万注意保养,买得起还得养的起,大众要养活那么多维修站真不容易。

polo:配件贵到保险公司拒保,现在好了一点点。

audi:算了,人家不在乎那点钱的

桑/3000:拧螺丝的都拧得没兴趣了,就算给市府报数用。

对于没搞好发动机建设,德国人已经开始后悔了,但他绝对不会告诉你。看看新出的领驭速腾,就知道他有多顽固了。

帕萨特V6绝对是辆好车,可惜变速箱次了点(有手动就更好料)

 

大家正在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0: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4.通用
首先佩服一把通用,丫的能把韩国车忽悠成美国品牌车再卖个高价,真是有本事,不服不行。其实美国人当初引进别克的时候还是挺实在的,说我们这车在美国卖2万美金,在中国卖个17万就行了。上汽可不干了。你别克卖17万,叫上海大众喝西北风啊(当时帕萨特要卖近30万)?结果别克也定了个30万的高价还卖得脱销,把美国鬼子给乐的:这国内买办的良心大大地好!结果就是老实的美国人渐渐被一帮买办给教坏了。

通用在经济型车上的实力明显不如几家日本厂家。赛欧无论车身设计还是发动机都没法跟当时的日本车比。但就在其它厂家死命捞钱的当口(当时夏利要卖8万),通用敢提出10万元家轿的概念,着实让赛欧火了一把。应该说赛欧的出现提早圆了好多中国家庭的家轿梦,虽说这车现在只有当初一半的价钱并且被逐出了别克的队伍。

通用在美国市场近几年吃亏就吃亏在小型车上,直到最近才刚把老掉牙的CAVALIER换成了COBALT。美国通用本身在2.0排量以下的发动机是个空白。所以导致它拿到中国市场上来的小型车和发动机只能从OPEL或大宇那里挪。好在通用有个泛亚,这是美国佬当初最最聪明的一着。是泛亚帮着通用把一辆辆出处不同的车统统整合成通用系列的车型。什么澳洲的霍顿、韩国的大宇,经过泛亚一包装全顶上别克标出去赚钱了。

通用的软肋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上,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通用从别克到君威到君越,用的都是四前速自动变速箱,你倒是装个5前速的在君越上呀,又不是没有现成的变速箱,不是说当初宝马也装过通用在法国生产的5前速吗?发动机还是那台30年前技术的挺杆气门式V6发动机(当然君越上装了DOHC的2.4机型,小马拉大车)。通用好象对OHV(挺杆气门式)很有感情,就象大众老抱着2气门不放。其实这主要还是出于降低成本考虑,都换上2.8、3.6的DOHC带VVT的机器,票子就赚得少了。

通用其他车型的竞争力也是马马虎虎。迟迟不把最新一代的欧宝可赛引进国内,因为定价会和乐风凯越有冲突。SUV就更惨,当初的开拓者就死得很难看,现在引进雪弗兰春分又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油价涨了很多,2.4的拉不动,3.6的又太费油。MPV靠GL8还能顶一阵子,但是一旦大霸王或大捷龙国产卖30万了,GL8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中型车就靠君越单一车型怎么跟一众日本和欧洲厂家竞争呢,再说君越除了个大以外好象其它并没有突出的优点。不过通用旗下还是有一批比较有实力的车型,比如PONTIAC的G6等。再说还有泛亚和一帮买办撑着,整个什么概念,弄款车型来炒一炒也未必不能再火一把。说不定以后萨博就会国产,因为萨博用的都是通用现成的平台。

 

通用
通用的产品在国内是不强的,但他的公关能力绝对一流,人家有一整套的忽悠班子。

前一段某网站有数百人召集统计凯越1。6奶油事件,一时间帖子满天,但一夜之间消失干净,强的不是一点点。

水都进了机油了,一边告诉用户不影响使用,以便在保养时偷偷换缸垫,修车不让看好像只有通用做得出来。

通用其实也不容易,他和福特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卖给美国大老粗的,如何征服东方喜欢细腻的人群。一开始拿出的产品还算地道(接近100%的利润呢),后来就没方向了,虽然欧洲有个欧宝但人家有独立股东,不同意。

其实欧宝在欧洲也是烂车,全欧洲有句俗语:任何车开三年都变成一辆欧宝。意思是新车都爱坏。

好在美国佬预见能力世界一流,早两年就把那个坑子大宇给并了(韩国车本来就坑,大宇是坑中至坑)。现在照搬大宇全系列,打上领结立马就高尚了,作为奖励让泛亚改改车头,给卡洛市加个尾巴全球首发,好歹让这批人干点活。

美国人还是清醒地,知道大宇的车可以用,发动机尽量别用(韩国发动机世界追烂),所以千辛万苦找霍顿配套(霍顿和欧宝用一样的动力总成),百密一输,1。6大宇发动机的凯越还是出了问题(而且是娘胎里带来的问题)。

有些型号的产量韩国大宇和通用是双计的,通用就挣差价。

通用已经意识到大宇过两年会带来麻烦不断,现在正经考虑为中国设计本土车型了,但看来大海两边的意见不容易统一,搞了个5米长的美国车居然配2。4的发动机。以前是中国人看美国佬笑话,现在美国佬躲角落笑去了。

一切看来都晚了,美国主子自己不行了。那帮兄弟已经有思想准备,万一真倒了国内也撑不住的时候,作技术的和搞市场都选择转行,在这行当再找个好待遇的不容易了。

 

通用忽悠车型:

凯越:开两年就知道了

景程:过了保修就知道了,车不挣钱我有挣钱的办法

乐骋/乐风:有的跌了

荣御:加长的欧米加,欧宝最烂的车,都出来20多年了

赛欧:其实挺好,可这么小修起来呢么贵

 

百密一疏,1.6大宇发动机的凯越还是出了问题(而且是娘胎里带来的问题)。

现在通用 1.6 1.4 的 发动机,就是原来 山东大宇的 发动机, 1.4装在乐骋,乐风上。

2005.5月, 纯 国产 1.6 (代号f16d3) 发动机正式装车,装在凯越1.6,以及2厢凯越HRV 上。

此前,原来 凯越1.6 用的 是 韩国进口的 原装 f16d3 ,1.8是澳洲霍顿的 。

而且 山东大宇的 发动机 是在 90年代 末期上马的, 后来搞不下去了。被通用和上汽低价 搞去的。

 


5.丰田
都说丰田马上要坐上全球车厂的头把交椅了,但在中国这锅粥里,丰田要做老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丰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的民族情绪问题,因为无论网上愤青怎么叫骂,丰田车还是有人去买。它的问题是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包括零部件供应的建设以及和一汽广汽的关系。关键是丰田要把它在中国的市场建设成什么样子,是立足当地再作为一个加工基地出口呢?还是作为全球战略中的一环参与到共同开发当中去。

丰田是旗下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最丰富的厂家。从小到大没一点空档,就算没有也能整个NBC平台把它填上。它除了在商用车上迟迟没有投入外(HINO卡车还没国产,三菱扶桑和日产柴都有合资厂。这点和通用一样,不过通用已经通过五十铃进入了商用车领域),其他车型都卖得不错。它的车属于那种挑不出什么明显缺点但也没有明显优点的车(皇冠,锐志除外,因为这两款车后驱车的优点比较突出)。而且它的宣传策略上也会重点突出诸如VVT-i发动机、GOA车身等等优点,而不是象有些厂家在宣传时老是突出概念,什么大气啦,运动啦,老是玩虚的;或者就是说自己的车型哪个方面都好,包打天下。

大家可能要质疑为什么丰田的车价格要比同类的其他品牌车贵一点。这点其实看看美国市场就知道了。在美国,丰田品牌是在除了豪华车和跑车外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卖得最贵的(在国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其实这是建立在长期口碑的基础上的,也是对其他厂家最大的威胁:其他厂家不知道丰田降价的那只靴子什么时候落下来,如果是在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里,其他厂家就会苦练内功把自家的产品做好做强来与丰田竞争。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可选择的余地大了,而且其他厂家产品品质上也有提高。

可是在国内就满不是这么回事。丰田定高价是为了完成原始积累,因为相对大众通用来说丰田还算一个后来者,不定个高价怎么攒钱呢?特别是对小众车型,比如普拉多和巡洋舰,那简直是贵得离谱。其他厂家当然也乐得跟着卖个高价,大伙一起黑消费者的钱。

丰田最近最大的问题就是漏油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丰田会不选择主动召回,这种问题要是放在美国,不召回的话丰田就等着巨额赔偿官司吧。其实现在国内厂家主动召回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跟安全行车根本扯不上干系(奇瑞东方之子连化妆镜的小问题都要召回几百台车,明显在做秀),跟产品本身品质有关的都选择悄悄地以4S店店头维修的方式混过去(看来无论什么欧美日韩厂商都学会了“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估计丰田在这次漏油事件之初也想向大众当初的1.8T火花塞事件学习,死撑着不主动召回,想不到最后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被迫道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召回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车永远不出设计或生产上的问题。但是这是个对待消费者态度的问题。所以说对付这种奸商,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团结起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媒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各个厂商的御用文人,但是要充分利用各个厂商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之间狗咬狗)。

 

丰田
现在说说本田的死对头丰田。本来上汽打算和丰田合作的,结果人家看不上,只好转向德国大众,结果丰田一晚就晚了十多年。

其实也不晚,来的正是时候。

如果说本田脚踏两只船,那丰田踏的船就多了,广州、长春、成都、天津,满地开花。

照理说汽车制造业应该集中规模,不该如此分散,实际上体现了小日本的精明。

丰田选择的合作方都有一定的汽车制造硬件基础(广州除外),能马上投产出车。

再者,小日本太了解我们,知道借力打力,利用各个地方的攀比心理,充分获得优惠条件。当然丰田还是比较着急的,毕竟人家都早抢好地盘了。

现在我们看到有趣的一幕,各个日本车厂在破旧厂房里造最新款的车型,而上海大众在最现代化的厂房里造20多年前的车型。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造日本车不需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顶尖技术,主要靠先进管理和优秀工艺。难怪日本人讥笑德国佬在水晶宫厂房里造车却卖不掉。

老实说丰田用料不像本田那么节省,定价看似比较厚道,难道就不忽悠了?

非也,少挣点钱丰田根本不在乎,造车的就数他有钱,人家眼光放的比较远,先要消灭主要对手,当年在美国就搞过这一套。

当然也没厚道到不挣钱,比方说花冠这车,外观和内饰完全和国际同步,甚至内饰还更好些,在看不见的地方,副气囊及一些电子安全辅助系统都不见了。要知道花冠在国际上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先进的豪华的小东东都配齐了。

丰田多聪明啊,省几斤铁能省几个钱,少个电脑模块好几千呢。

偶尔发现花冠的保险杠内衬居然是泡沫塑料,不是一般的诧异。

花冠1.8tmt要13.9万,focus 1.8t mt 12.9万,而国际价格要倒一倒。忽悠不忽悠大家都知道。

忽悠车型:

特锐:整个一大脚面的,轴距是较短,轮距更短。

威驰:夏利2000穿件西装贵3万,最便宜的还不生产。

陆地巡洋舰4500:工作用车这么贵,明抢国家,v8的爱宰谁宰谁。

锐志:加个真皮天窗贵3~4万

霸道:最值钱的空气悬挂没有了

考斯特:好贵的中巴呀

 

威乐原型是夏历2000,和威驰共用的底盘和动力(相同配件超过75%)

威乐是部性价比比较好的a级车,屁股强度比飞度强一点,外观有点失调。

他妹妹威姿比它有味道的多,可惜就是贵点。

可见厂里一点都不笨,知道品位好的车可以再卖高点。

我看来威姿比威驰系列还要有品,那个马甲台俗了点。


6.福特
福特大概是嫌自己在美国死得还不够快,要把中国这块作为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看看福特进了中国这么多年都干了些什么:车型算上进口的翼虎才四个;精力不放在车型本地化(localize)上都放在协调福特、Volvo、马自达和各自的合资企业的三角或多角关系上(从没听说福特在中国也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吧?);整体战略布局一锅粥,大概当初福特也想备战备荒去建设大三线,所以把合资厂放在重庆。现在又建了南京工厂,可是车型就跟不上了。

来说说福特的车型。嘉年华这个阿三的改型车卖得不好是意料之中的,要是嘉年华卖得比赛欧好那才是奇迹呢。外观丑陋不堪不算,内饰也秉承了福特一贯粗糙作风,还弄了仿桃木贴面,看来福特很想同吉利一争高下。机械结构也不怎么样,扭力梁半独立后悬挂的车就敢出“运动款”,嘉年华是第一个(以至于后来同样结构后悬挂的宝来也出了运动款,还卖贵了5万大洋)。发动机比卖给奇瑞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也是动力指标不出色油耗出色。蒙迪欧是福特的战略“蒙”钱车型。刚出来的时候2.0的要卖28万,一路降价现在只要一半的价钱。显然福特也知道自己的车型竞争力差所以不避讳降价。本人有幸开过2.0的蒙迪欧,内饰粗糙不说,中级车的壳子,内部尺寸还比不上小一级的福克斯,就跟别克君威一个德行;操控就更差,转向不足明显,过弯极限太小,方向很容易锁死(dead-lock)。福克斯应该说底盘还是不错的,可是摆脱不了福特贯有的毛病:内饰差。定价策略上也是就高不就低想往高一级车型靠(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大众速腾),结果就是导致福克斯卖得比大它一级的蒙迪欧还要贵。翼虎以比CRV、欧兰德都要小的车身,都要差的做工,装个3.0的发动机就敢卖到近30万。本人也有幸开过翼虎,轴距短,纵向稳定性差,噪音大,内饰糙。在国内大概只有超级喜欢福特品牌的傻瓜才会去买这款车。

福特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后续车型不足。和通用一样,福特的强项是在大排量皮卡和SUV上。其在美国市场仅有一款紧凑型车,也就是福克斯在发售。在小排列发动机上也要靠欧洲福特的支持,因为它在美国市场没有2.0以下排量的发动机。可是纵观欧洲福特,能国产的车型好象都国产了。Ka国产肯定会重蹈Spark的覆辙,价高难卖。如果把美国市场上的中型车Fusion拿来,就会和马6争夺市场(两者底盘发动机完全一样)。C-MAX和GALAXY根本不是途安/奥德赛和GL8/大捷龙/大霸王的对手。皮卡和大排量SUV又不适合国内日益高涨的油价。要靠现有车型撑起在中国这个大摊子,福特真有点力不从心。


福特
本不打算评价福特的,因为福特在国内的布局还不明朗,还没法给他下最终的定论。而且福特的品牌非常杂,嫡系的加上收购的有十几个,实在太大了,没法具体概括。

现在只能对国内的挂福特标的车型做点初步分析。

之前就说过,和通用一样,福特是北美大老粗的最爱。更强的是,买福特车在美国是一种爱国行为,在美国有一群铁杆非福特不买,那群人把自己看成最正统的美国人,福特是他们永远的偶像(日本车他们是再好也不会买的)。

老实说福特车的质量在美国都是偏下的评价,内饰水平在我看来也是朴素过了头,和欧洲的真豪华和日本车的假豪华都不是一个水准的。福特车还非常不会省油。

所有的这些毛病真正的福特铁杆都不在乎,因为他们喜欢的是一种精神而车子本身反而不重要了。

废话少说,福特车的精神里有一条就是要足够的便宜,多少年来福特都是通过大量的生产来实现低价的目标。可放眼全部福特畅销产品,哪款适合中国市场?

不可能是那近三吨的公羊皮卡吧,所以说几乎没有适合的产品。

接着就只能开始忽悠了,第一款车嘉年华绝对是个目的不纯的产物。眼看着冤家通用拿那款老赛欧挣大钱,福特拿来的是差不多大,动力更先进但绝对更难看的嘉年华。

福特定的价格还比赛欧高,可能福特认为嘉年华保持了福特一贯的运动特质。可是有多少买这一档次车的用户还讲究运动性能。结果就是新鲜了一段时间就没人问荆了。

接着来忽悠的就是蒙迪欧了,福特口口声声是欧洲设计,可事实上应该是台湾设计,因为欧洲版的内饰可能不合爱面子国内用户的口味。老实说,蒙迪欧的定价参照欧洲版则绝对的厚道,参照台湾地区的售价则高了一点,你愿意相信到底来自哪里呢?

最后来的我认为应该是福特最适合中国市场的一款车子,那就是福特福克斯(这车在美国本土反应一般却在世界范围得到追捧),定价也是比较公道的。可惜还是先到台湾去优化了一番。

总之,现在在国内生产的都不是原汁原味的福特,希望福特其特有的电汽小毛病别在国内普遍发生,中国人可没有福特情结。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7-4-22 20: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7.日产
我很怀疑日产一开始的营销人员是从通用跳槽过去的,因为当时日产能把一款20年前的车拉拉皮卖雅阁的价钱,还能卖十几万辆,真是奇迹。印象中好象只有通用有这种能耐。

日产的眼光属于放得比较长的,战略步骤也是稳扎稳打。只找东风合资可以避免多头合资各方制肘(虽说东风不怎么地,但好歹是老牌国有企业,上头搞得定),也避免了销售/维修网点的重复建设,并且外方占强势地位在合资企业中话语权也更多。前一阵子日产整合了所有挂着NISSAN标的生产厂家,连郑州日产都给包罗了进来。

日产自从和雷诺合并后,车型并不短缺,并且在各细分市场上也有站得住脚的车型。这不刚让N年前的老款蓝鸟光荣下岗,让位给轩逸(轩逸这名给取的,我估计八成的愤青都认不全这俩字,当然愤青也没钱买车);阳光让位给颐达/骐达。但日产好象并不象丰田那样多头并进全面开花,不然它完全可以把Micro和奇骏引进国内来生产,再引进新款的Xterra(也就是帕拉丁)。

另外日产在营销上有过蓝鸟这样成功的忽悠案例,加上最近的百万年薪炒作,知名度不缺。但是日产的问题和其他的黑心厂家是一样的,就是能蒙骗国内消费者就蒙一把。放着VQ23这么好的发动机坯子,还要在2.3的天籁上装4前速,(连轩逸2.0都装CVT了,天籁只在顶级3.5车型上配备CVT)。如果2.3的天籁装上比较先进的变速箱,完全可以与凯美瑞、雅阁一较高下(V6的平顺度是直4机器无法企及的)。那么问题在哪儿呢?还是在日产对于自身车型的定位上。在美国,通常日产的车型在细分市场比一般厂家低半级(外形/动力),比如当年的Sentra,Altima。现在日产在国内是硬要把低半级的车型往高一级靠(怎么都学会了大众的这个毛病?)蓝鸟当初的竞争对手选了雅阁,是因为沾了雅阁产量有限加价销售的光,雅阁一放量,蓝鸟马上变死鸟了。现在轩逸也是,可日产不自己看看,轩逸的轴距才和Civic一样,要跟雅阁拼后排空间显然不行;操控嘛,雅阁是四轮独立悬挂,轩逸的后悬挂还是扭力梁式半独立;动力上轩逸应该是跟2.0的雅阁比,而不是2.4或3.0的。天籁瞄准的是皇冠。但皇冠是后驱车,发动机变速箱匹配得很好(当然要记得在油底壳下挂个油壶,既环保又省钱),前驱的天籁在操控、内饰、动力总成、口碑上一样都比不上皇冠,看看各自的销量就知道消费者对日产的这种策略并不买账。颐达/骐达的对手从伊兰特到花冠都有,但在美国颐达/骐达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小一级别的飞度和Yaris。

 

日产
日产在国内铺厂子的时候在世界上已经没啥声音了,台湾人和日本人偷偷摸摸把设备搬进来的时候国家项目审批还没通过。

甚至日产自己都不知道中国有个轿车项目,都是下边的公司在搞,搞一款当时已经停产多时的蓝鸟车型。

后来这款拉长了头和屁股的烂鸟居然进了那年b级车销量的前五名,把当初所有迷信日车又没大把银子的客户一网打尽。

几年后靠着蓝鸟这混血车东风日产居然被日产公司转正了,当然这时候的日产自己也被个法国人救活了,也出法日混血车混日子了。

再话说那个拉长了十几工分的蓝鸟重量却比短的还轻,可能忘了加骨架,这车被撞了以后不是一般的难看。

领教过蓝鸟的吸能的车主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车修好卖了,没撞的往往会继续提心吊胆的开着因为这车撞过和没撞过在二手市场都不值钱。

后来出的阳光老实说比大哥蓝鸟扎实多了,也风光了一阵子,后来也没声了,毕竟同级别最新的车也卖的比他低。

当年蓝鸟的利润对东风日产来说真是美好的回忆,到现在他定价的时候还是很不甘心。

没办法,市场不是当年满地凯子的市市场了。价格是没法定高了,想点忽悠的办法吧。

手法和老大哥丰田如出一辙,所以就有了天籁的cvt换4at,唉,乌鸦一般黑。

忽悠车型:

蓝鸟:据说又换服装鸟,可惜还是没骨质。

阳光:十年前的还那么贵,样子还没原来的大方。

颐达:是三箱的可咋的看都比例失调,好像已经被撞过鸟。

骐达:保险杠好嫩那,很难相信法国佬能靠这杠子拱出一个车位来

 


8.标致/雪铁龙
法国人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民族。当初国家给了它这么好的政策成立了广州标致,它倒好,前前后后只引进过两款车(505和504),而且多少年都不改款降价。结果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门大吉。雪铁龙也是,引进富康后就以为天下太平了。那个富康的坯子还是不错的,当时就有后轮随动转向;但就是细节上太过随意。喇叭按钮在转向灯拨杆上,可能是法国人认为中国的交通状况太差,所以设计成让你转弯打灯前先按喇叭,岂不知好多中国人转弯并线都不打灯;206/307的杯架居然在手套箱里,而且浅得连放个硬币都能晃出来,要是打开手套箱放置饮料,你让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那位的腿往哪儿搁?法国人粗糙的产品加上粗糙的市场运作加上东风的一帮官僚最后把神龙搞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标致/雪铁龙旗下很多车型其实都很适合中国的城市交通环境,但直到307才真正挽救了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其间引进的塞纳和毕加索由于观念太过前卫而沦为边缘车型(塞纳已经停产,什么订单生产云云都是托辞)。307还是比较中庸的一款车,除了外形吸引人,在技术数据上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所以销售不可能大起大落。标致/雪铁龙的206/C2有实力成为这一市场领军车型,但前有技术过剩前盘后鼓的POLO(没装上前鼓后鼓已经是大众格外开恩看得起中国消费者了),后有身轻如燕超级省油的飞度(由于中国产的牛皮纸质量达不到本田的标准,所以飞度目前为止蒙的还是铁皮),206/C2怎么折腾也只能是个跟随者,除非标致/雪铁龙痛下决心把价格降到赛欧的水平。

标致/雪铁龙最最好笑的车型就是凯旋。明明是加长轴距的307,却学人样想到高一级市场去打拼,也不看看自身的实力。这点上一向不厚道的大众要比标致/雪铁龙好,至少帕萨特和A6加长后没有改个名儿卖高价(估计A6加长后不叫奥迪得叫奥运了)。上市之初凯旋没有天窗。有记者问标致/雪铁龙的法方高层为什么不装天窗,那位老兄的回答真是令人厥倒:因为开了天窗影响到车顶强度,东风标致暂时还没有找到如何既开天窗又不影响车顶强度的办法。东风雪铁龙的车托还为此一个劲地鼓噪说这是为了消费者安全着想。这种解释实在是笑话!难道奔驰宝马的车开了天窗,车顶强度都不够吗?就你东风雪铁龙知道要加强车顶强度?那么为什么307有天窗呢?难道开了天窗的307车顶强度不够吗?是不是307不为消费者安全着想?换句话说是不是人家其他车厂都找到了既开天窗又不影响车顶强度的方法就你东风雪铁龙没找对路呢?说白了凯旋就是个仓促上马的半吊子工程,边生产边改进,天窗一时半会还没琢磨出来怎么装上那个拉长的车顶。这跟当初奥迪帕萨特加长时是一样的,只不过老奥迪A6到死都装不上天窗而帕萨特在生产了N年后才有了原装天窗。其实那位仁兄的话完全可以说得中国式一点:我们目前推出的只是标准版,马上会有带天窗的豪华版旗舰版航空母舰版面世…

 

法国的PSA

 

其实法国车的类型有些类似日本车,油耗低,舒适,最长使用寿命比德国车短,价格也比德国车便宜一些。

当然,和日车比还是有明显区别。用料比日车扎实、外观设计更漂亮新潮、但质量也比日车差些。

当年第一批搞合资的车厂中就有法国人的影子,那就是败走羊城的广州标致。广标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法国人非常固执,只愿意组装整车而不愿意零件配套本地化。造成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在相关车型在法国停产后在市场上找不到维修配件,很快就砸了牌子。

再者标致的合作方广汽在当时实力背景根本没法和一汽二汽上汽相比,在市场上打不过对手也是失败的关键。

法国人吃了一堑却没长一智,后来东风雪铁龙项目又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一厢情愿的把当年欧洲最佳家庭用车拿来国产。在现在看来这决策再厚道不过了,可十多年前全国红红火火的是公务用车市场,能有能力消受的起富康的家庭估计全国加起来也就千把个。(真不知道二汽是咋做的市场调查、如此不合时宜。)

于是东风雪铁龙就成了全国汽车界的笑话,在上汽大众挣回一个大众正准备挣第二第三个的时候,这位仁兄居然连贷款利息都快还不起了(或许是接受了广标的教训,雪铁龙一进来就在湖北搞了全套的配套,整个盘子除合资双方提供启动资金外,有近百亿的各式贷款)东风雪铁龙从成立到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作汽车界的反面教材,翻身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家骄春天来临后才证明当初的决策不是一无是处,就是太超前了。

也就是这两年,饱受苦难的PSA才敢把退出中国快十年的标致品牌引进生产,可见当年的打击对他伤害之深。

其实雪铁龙和标致品牌没有高低之分,定位对象稍有差异。雪铁龙朴素内敛些,标致更年轻、时尚、新潮一点。两个车70%的部件是通用的。

不过这两年好像差异越来越小了。

PSA在我看来忽悠的较少,还是第一家降价补偿的汽车厂。

我想PSA不是不想忽悠,实在是混得太惨没机会忽悠一把。


9.本田
本田本来可以成为最厚道的车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它引进国内的车型做到了和其他市场同步换代。不管上一代车卖得如何好,本田都会毫不犹豫地替换成全新车型,并且玩一把饥饿营销加价卖车,把改款的成本连本带利地捞回来。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其实影响不大,因为一般人是舍不得加价买车的。等产量扩大了,买到的又不是最新款的车了。但这招在公众舆论及宣传导向上绝对是高招。大众到死都学不会,不然怎么第四代高尔夫还在生产?

本田在车型上不如丰田丰富,所以它集中精力把现有车型做足做精,而且把看家法宝VTEC机器装到所有在售车型上(1.3的飞度除外)。看看雅阁的销量,就知道即使消费者明知道它有可能变成两轮车,还是前赴后继地送钱给本田(这里啰嗦几句“碰撞门”的事。当时的情况无法复制,所以无法推论其他车碰上同样情况是否也是同样下场、是不是比雅阁结实或者更不经撞。但是如果当时车里后座的三位都系着安全带的话,一个都死不了!看来要好好替农村的交通参与者补上交通安全这一课)。飞度也是一样,明知道是纸糊的,但抱着侥幸心理的人不在少数。Civic是个例外,目前为止还很少有它的负面报道。记得在XCAR的论坛上不知哪个厂家的车托写了篇不买Civic的十大理由,通篇都是吹毛求疵,连后视镜上没有装转向灯也算。要是这也算是理由的话,那不就没人买宝马了吗?CRV在细分市场上的销量远远把欧兰德和途胜甩在后面,明年又将出最新的改款车型,竞争力不容小窥。

但本田最终没有成为最厚道的厂家还是在于它的危机公关意识与对待消费者态度上。如果处理得好,它完全可以把“碰撞门”事件变成一场交通安全(系不系安全带)的大讨论。当时如果本田迅速反应,开动公关机器,把舆论导向往另一方面去引导,另外做好死伤者的善后工作,事情不会闹到象现在这步田地。普通的平面和电视媒体是不敢得罪大车商的,除非它不想要广告收入了。可是本田始终认为自己没错(当然也有可能事发时情况特殊,换了坦克都会断成两截),所以在反应上满了好几拍,就导致了全国性的对本田的声讨。

本田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还是在于后续车型。Stream和途安、普利马一样,属于小众车型;在已经有小MPV奥德赛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引进美规的大奥德赛;Pilot完全没有越野能力,跟帕杰罗或大切都没法竞争。讴歌品牌的销量不足以支撑其国产的成本。

本田
本田在国内日本鬼子中算老鸟了,一开始干的还算安分(回报太好),这些年也开始动歪脑筋了.

本田分广州和东风,看似分属两地管辖,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者产品线完全不冲突.日本人精明在于脚踏两只船可以左右逢源,规避风险,而这两家公司的整体发展纲领是统一的,野心的大大的.

首先可以肯定本田的车的材料密度是比较低的, 外观体积可以唬人,用料就没人知道了.相对老款的雅阁,新款的内饰宽敞光鲜了许多,但开起来总给人不踏实的感觉.

由于车架比较单薄,本田在隔音方面采用了比较多的吸音材料(欧洲车比较多采用车架隔音,辅助以消音材料,既安全又耐用)。比较下来隔音效果还是一般,和欧洲豪华品牌差异明显。

本田在定价方面下了大功夫,比欧美同级别一流品牌的定价都低很多,又比同级别二流品牌都高一点(仗着以前积累的好口碑),看似厚道其实非常狡猾。

本田雅阁和同在国内日本同级产品产品相比技术含量最低,由于成本控制老到,雅阁的单车利润绝对最高。

据我所知,雅阁的单车利润甚至比国内生产的奥迪的某些车型都高,黑的不是一点点。

本田也生产了些低价产品,老实说价格还不算太过分,可想而知用料就更省了。罐头皮一般厚的车皮、做样子的保险杠产生巨大的后期维护成本,保险公司肯定非常头疼。

花钱也就算了,要知道我们开吉普的有句名言:血比钱贵啊!

更和况现在路上虎狼横行,危机四伏,开个薄皮车在路上心理问题严重。

还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忽悠,所有本田车的油漆绝对在国内合资车车厂里算是差的,甚至比有些国车还差。本田车漆的厚度和附着度都没达到他自己的本土标准。敢情是钢板要省,连油漆都要省。

本田忽悠车型:

飞度三厢:后面没有加强钢梁,后面来一下就变2厢了,随便碰一下保险杠都是大工程(离他的屁股远点)

奥德赛:重量和GL8差这么多?还比GL8大?

其他懒得说了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7-4-22 20: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10.现代(包括起亚)
现代的发家离不开三菱的扶持。直到现在现代好多车型的设计都有三菱的影子(比如雅科仕、瑞风、格尔法重卡);好多发动机还是当年三菱帮它改进的,看看索纳塔上的2.0机器,整个就是一换了现代标志的DOHC版4G63。那个2.7V6也是改进自三菱的2.5V6机器,后者是90年代中在美国销售的Galant上用的机器。

购并了起亚后,现代/起亚产品线的丰富不亚于丰田。从小到大依次有雅绅特/瑞欧RIO、伊兰特/赛拉图、御翔(索纳塔和远舰不算)、雅尊;SUV有途胜/狮跑、新圣塔菲(胜达)、索兰托;MPV有佳乐(与途安、普利马是一级别)、特杰(与奥德赛、格兰迪是一级别)、嘉华;有欧菲莱斯和雅科仕去冲击伪豪华车市场;还有那个酷派伪跑车(根本就是一辆两门的伊兰特)。现代在中小排量发动机方面渐渐摆脱了三菱的影子,不过其国产的车型还是没有全面换装带CVVT的发动机。大排量的2.7、3.5、3.8机型,现代还是没有琢磨出怎么改进。这就是技术受制于人的后果,奇瑞的ACTECO将来说不定也是一样,洋人是不会轻易将核心技术给你的。

当初现代靠了一款各方面性能都不出色只有性价比出色的伊兰特打下了江山,不由让人感慨便宜是硬道理啊!但是在雅绅特和御翔上又犯了大众的毛病:不是定价过高就是换代不彻底,结果搞出了“降价门”。但我到现在还是怀疑那些要起诉现代的车主是厂家雇的托,存心炒一把让大家知道雅绅特降价了,这下不管官司最终结果怎样,至少雅绅特名字的曝光率是大大增加了。御翔其实是一款很有实力的新车,看看北美的销量就知道了。但北京现代不知道怎么想的,有实力去跟雅阁竞争不是说你也要跟雅阁卖一个价钱。再说在口碑及配置都有差距的情况下(顶级版的御翔都只是4前速自动档,并且没有定速巡航),硬要御翔去跟雅阁、马6死磕。御翔的销量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一个劲的降价也挽救不了满地找牙的命运。还有那个圣塔菲,就这车也敢叫“经典”?华泰还屁颠屁颠的拿来引进国产,让它去跟小一号的途胜争夺市场。以华泰的造工水平和市场运作,怎么去跟北京现代争?再说车型已经老掉牙了,消费者早就没了新鲜感。价格倒是合适,引进淘汰生产线当然便宜喽。关键是买这个价位SUV的消费者大多在乎油耗,偏偏2.7的圣塔菲还是个油老虎。

再来说说起亚。“曲线救国”那会儿靠了个20多年前的老车型普莱特(普莱特其实是福特N年前的Fiesta嘉年华),算是造成了起亚也有合资企业在造车的既成事实。转正后引进的车型还是老掉牙的千里马。不过起亚知道千里马的优缺点,所以一上来的定价就不是很高,因此千里马也算是这一级别里少数可以跟赛欧相提并论的车型。可是后来接茬引进的远舰和嘉华就输惨了。大街上还真不容易看到这两款车。赛拉图的出现也不是时候,伊兰特卖得这么火,价格又差不多,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去买一辆连配件供应都不一定靠谱的新车呢?

现代的问题在于怎样把市场做精而不是再做大,因为加上起亚它的摊子已经铺得够大了。除了北汽和东风,其他两家合作伙伴(江淮、华泰)都不咋地,还不如向日产学习,整合资源,最要紧是把销售捏在自己手里。不过以高丽棒子的大炮个性,要他们学会日本鬼子那套市场运作,也真是勉为其难。


11.三菱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和“瘦死骆驼比马大”这两句话用在三菱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三菱刚出事的那会儿,广大愤青这个高兴啊,好象三菱明天就搁屁着凉了。可是你到日本去看看,三菱还是满大街在跑。大型巴士绝大多数是三菱的车,没五十铃和日产柴什么事儿。最近三菱就宣布已经扭亏为盈了,速度之快连当初把它一脚踹开的戴-克都没想到。

三菱在中国最成功的也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就要数沈阳航天和东安两家发动机厂了。现在甭管自主品牌如何叫嚣,装车的发动机最多的还得属4G63/64和4G18。这几款发动机用的都还是10几年前的技术,但即使是这样,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要追上它们,路还很长呢。虽说三菱的整车战略不怎么样,但至少在发动机这块它是狠赚了一把。这不,沈阳航天又开始造带MIVEC的4G69了,估计所有以前用4G64的非商用车都要推出“升级版”了。

三菱的整车事业在中国才刚起步,以前国产的大多数是它的强项SUV,好不容易才定下轿车在东南生产,但一旦东南开始生产大捷龙和其他戴-克的车型后,又会有各个合资对象之间协调的问题。长丰是处于非一线城市的生产厂。三菱如果不想重蹈福特在重庆建设大三线的覆辙的话,还是尽快把SUV的生产中心迁往一线城市。再不济也至少要把销售SUV和轿车的渠道整合在一起,把销售中心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放在福州/长沙对长远的发展来说没好处。

三菱有竞争力的车型屈指可数。帕杰罗是明星车型,最近刚改款,但长丰不会一下子就出新款,所以怎么趁着新车型出来的新鲜劲赚它一票,三菱要好好琢磨。IO是很失败的一款车,没有趁着SUV热的时候赚到钱(由此也可见长丰的市场运作之不足),现在如哈弗、瑞虎等抄袭车型出来后,IO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还不如把价位拉下来到特锐的水平再冲击一把。帕杰罗速跑属于比较尴尬的车型,高不成低不就,作为工具车吧太贵(最低配置的车比帕拉丁贵且配置少),作为乘用车吧豪华程度又不够(特拉卡也有桃木内饰,农村消费者就好这个)。所以现在帕杰罗速跑改成了集团采购。这倒好了,销售重心转移后三菱不用怎么担心市场反应,只要伺候好部队及公检法那批负责采购的大爷就行了。欧兰德也是刚改款,不过北奔还把着老款的不放。三菱用了招也够绝的,先断了北奔的MIVEC4G69发动机,搞得北奔只好又换回老款4G64出了“实尚版”,其实应该叫“实在没办法版”。又要进口新款3.0的。关键是定价,如果定价合理,甭说老款欧兰德,连CRV都会有压力。看来三菱是在等国产化的生产线准备好再对戴-克报复。蓝瑟也是N年前的车型,挂上三菱的标也没比菱帅多卖出几辆,引进最新款第10代又没那么快。戈蓝各方面的技术数据都不出挑,比之雅阁、马6、凯美瑞,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车身重了。3.8的还是慢些引进为妙,油价这么高,又不可能挤进政府采购的目录,谁会买3.8发动机的中高级车啊?3.5的天籁就是下场!还不如引进装3.0机器的(就是新款欧兰德上用的那台发动机),说不定还能去和3.0的雅阁,君越争一下。格兰迪的设计一点也不落后于奥德赛,但4前速的变速箱拖了后腿。什么时候三菱能痛下决心舍弃那台4前速的INVEC-II呢?又不是没有现成的5前速或CVT变速箱。

三菱要在整车上有突破还要看商用车。除了华菱,找大金龙或小金龙合资生产大巴(反正它们好多的车身设计都是出自三菱的);在东南生产新款格兰迪(把现在的菱绅换掉)、得利卡/富利卡(踢开台湾中华,直接引进)、太空车(定价要向风行、瑞风看齐),说不定倒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三菱
三菱和另外两个田巨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是日本标准的国企。三菱的发动机技术有独到之处,毕竟它的研发是作为国家技术储备在搞。当然:全世界的国企都有不可避免的弊端,三菱也是一样。在细节处理方面态度和两田差距明显。三菱的材料结构在日本产品中比较领先,市场能力可算末流。可惜国内那些挂三菱标或者号称三菱血统的车子首先车身材料结构就没学到真经。
原产的三代兰瑟开过一段时间,国产的菱帅(已改装)怎么都开不出原版紧密地感觉。现在号称转正的东南蓝瑟最多还是三代的拉皮版,现在欧美发售的是他的曾孙级的。拉皮完了号称新款,要贵2万多就不地道了,那件马甲也太贵了点。
相信成龙大哥是不会为这个蓝瑟做广告的。
三菱帕杰罗(特别老款)骨子里是部好车,开过一万多公里(主要就是玩jeep车),可惜毁在日本官僚主义上了。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7-4-22 20: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言在很多网站都有人很关心我在这时候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告述大家: 我虽是汽车专业毕业,但从没加入过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我保证公正地评价他们.

 

那些车厂当初利润丰厚的时候它们还都比较规矩,相对当时的进口车价和主要购买群体,挣的钱还不算太过份.我就不来搅他们的好事了. 现在,竞争激烈了,老百姓也愿意买车了,理应争取好好做人,以诚信服天下.没想到正相反,一个比一个狡诈,一个比一个会忽悠.同样的事情在他们老家绝对是不敢干的. 我就在想,所谓的一汽二汽上汽广汽一味的纵容它们,岂不是成了走狗和帮凶?可惜了,外国主子不会感谢你的,他看中的只是市场而不是帮你设计美好的将来.谁把你当根葱啊.

 

上汽醒了,终于搞自己的汽车了(二十年啦),不知道我那看了十年报纸的同学现在在干啥呢,想当年他就告述我德国人从来没打算教他们设计汽车.

 

我相信国车的忽悠是少的,有也是迫不得已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谁老实谁第一个玩完.对他们来说,积累经验、撑下去是最关键的。 要知道老百姓第一次买车可能会上当,但一辆车又不能开一辈子,下次呢?

 

本人9年前从国内某大学汽车相关专业毕业,一念之差当了电脑贩子,没赶上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当然也没机会品尝现在这个圈子普遍开始的苦难):-~)。 多年来一直在潜水,从没发表过一字一句,近年来看着各大巨头忽悠手段越来越恶劣,身边那些初次买车的亲友一地的血泪,憋不住来说两句。 几年来学汽车的同学已经遍布该行业的角角落落,有些内幕他们说了要掉饭碗的,我说没事;-~) 俺对积分记点不感兴趣,大家爱顶不顶。

顺便一说,本人玩车也近十年了,大都是吉普车,对修车玩车小有心得。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忽悠”这篇文章应该已经转贴了很多次,对于我这样汽车商品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全面的、精炼的中国汽车厂商和主要产品评论。

 

看完之后,我对各个厂商的成立时间有了兴趣,因为在我印象中,中国的汽车市场从老三样横行天下到现在满地忽悠,有一个时段上的转折点,我感觉好像这个转折点是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造成的,是广州本田和通用赛欧、GL8的销售活动刺激了“稳重”的中国汽车市场。

 

题外话:“忽悠”我理解对应于前一段时间MBA教程中的流行词汇叫做“促销”,洋文叫“Promotion”,也是很多外企Sales经常中文对话中夹着众多英文词汇的一个“Promote”。老外Promote给你是推荐给你的含义,翻译到中文不知为啥加了一个“促”字,在国内好像咱们很多事情都容易“做到极致”,一“促”就容易过,于是成为“忽悠”了。

 

促销行为的强度跟产业发展的成熟度是正相关,如果是长期持续发展的行业(PC、家电、房地产),促销行为会持续进行,只不过是非理性程度逐渐变小。如果是阶段性的行业(保健品、当年的网站),促销行为是同步井喷的,不过井喷之后就没有水了。汽车是一个长期行业,客户会面临持续的“忽悠”,所以厂商“忽悠”什么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厂商的市场排名趋势,哪几个厂商会长期忽悠下去的,这类能长期忽悠下去的厂商的产品,对于大众消费者,在选择上是风险最小的。类似于PC,都是那些技术含量的东西,现在联想已经忽悠到奥运会和国外了,方正和同方还在国内分行业进行忽悠,有些厂商已经不忽悠了;而前一个周期里,PC忽悠的厂商可远不止这3家…

 

因此,“忽悠”什么是一个“技术问题”,谁能一直“忽悠”下去是一个战略问题,因为大众消费者最后记住的是市场的前三名。

发表于 2007-4-22 2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L :L
发表于 2007-4-22 21: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看了到后面我全忘记了;P ;P
发表于 2007-4-24 19: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嫩是厉害哈!
发表于 2007-4-25 19: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9-30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