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二审稿提出,地方ZF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没过几天,深圳突然宣布实施汽车限购,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和贵阳后第7个限车的城市。深圳市ZF其实早有此心,但是心存疑虑,人大修改立法法的消息一传出,反倒促使深圳下定决心:再不限车就可能没机会了。 和其他六个限车城市比较,深圳限车最没有理由。其他六个城市都是千年古都,旧城格局不适于汽车社会,而深圳城龄不过三十多年,和千年古都比还是不满月的婴儿,但是未成年先得城市病,一个从一张白纸开始建设的现代城市,没有很好的规划,以至于和国内所有的大城市没什么区别。这说明我国城市发展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正确的发展战略,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病已经感染所有的城市,有的城市已经病入膏肓。
所以,要认清,国内城市交通拥堵并不是车辆增加过多造成的,根源是“大城市病”,治“大城市病”,仅仅汽车限购,不仅治不了拥堵,更治不了“大城市病”。 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光有限车是不管用的: 一、在城市交通中要倡导“以人为本”,公交优先。2012年年底,国务院发出《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率很低,据济南市综合交通调查,从2004年至2013年间济南居民机动化出行比例由30%上升至43%,其中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幅度最大,翻了两番。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中,自行车(含电动车)占到了30%,步行出行占27%,公交出行仅占到18%(周末公交车出行也仅占30%),小汽车出行占15%,其他(出租车或班车)占到10%。北京市目前公交出行率也不到50%,北京市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2%,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公交占机动化比例同公交出行率不是一个概念,ZF在玩文字游戏了)。 据福州、厦门地方的规划,到2015年,这两大城市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分别达到30%、36%。山东要求,市区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100-300万人的城市,要达到50%以上;100万人以下的城市要达到40%以上。泸州到2016年,城市公交分担率目标是“保持38%以上”,琢磨一下,好像“保持”并不包含提高到意思。 即使公交出行率达到60%,也是一个落后水平,因为国际上认为至少要在65%以上(是指公交出行率而不是公交占机动化出行率),而国际上公交出行率最高的东京是80%-90%。 所以,国务院文件要求: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这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为公交车的顺畅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公交优先的核心是路权优先,特别是要规划公交专用车道,保证公交车优先快速通过,而且不能只是BRT(注释:快速公交,是英文Bus Rapid Transit的词义翻译)使用专用通道,所有的公交车都可以使用专用通道。 二、大城市应该实行汽车的总量控制,但是不应简单限车。 目前国内限车之所以招致各方的非议,主要是方法简单粗暴,没有照顾公平合理。这里说的总量控制,不是等到堵车堵成疙瘩了再一刀切,而是从一开始就纳入总量调控范围。为了保证公平合理,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控,没有车的家庭买第一辆车应该不加限制,第二辆车应该参加摇号,发号量要少一些,家庭的第三辆应该禁止。但不是说每个家庭都要买车,必须具备有驾驶资格才可以卖车。 三、大力发展租赁。 并不是所有的车主都必须每天开车,所以多数时间车是在停的状态,与其有车停着不用,不如用时租车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汽车总量。 四、放开出租汽车的数量控制。 北京的出租车只有六万辆,20年没有增加,不知道什么理由,打车越来越困难,但是车管部门就是不放指标。出租车可以满足个性化、特殊化需求(比如孕妇、老人、赶飞机、急病去医院等),是城市公交的一个层次,应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最近很多城市交通部门把滴滴专车视为黑车,视为非法,予以取缔。但是对于出租车管理改革只字不提。 媒体报道,滴滴专车的一位司机说,“我们不仅提供饮水、毛巾、充电等服务,乘客上下车时,我们也要为乘客开车门。下雨天也要帮乘客撑伞,从每一个细节上,满足乘客的需求”。打的有这样的服务吗? 五、开行微公交,解决公交与社区连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