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5|回复: 3

轮胎的事:如何进行轮胎的升级和改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2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如何进行轮胎的升级和改装 如何进行轮胎的升级和改装 目前市场流行的升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与原配轮胎规格相同,但等级较高,性能较好的品牌的轮胎(即品质的升级),比如、及等品牌。另外一种是轮胎尺寸的升级(即规格的升级),简单地说就是将轮胎胎面加宽,或轮胎内径加大,或两者同时进行。       对于第一种升级方法,您只需到专业轮胎店或上网查询各大网站,再或者拨打各大轮胎厂商咨询电话。我们着重讨论第二种升级方法,最主要的原则是要在轮胎的外径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扩大轮胎内径或加宽轮胎胎面。在升级时应做到升级之后的轮胎规格的整个直径(外径)与原先轮胎的直径(外径)数据之差必须控制在3%之内,从而不影响四轮定位的精确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关于轮胎的专业知识。按照轮胎制造业的标准,有许多有用的信息被模制在轮胎的胎侧上,例如轮胎的种类、花纹、规格、有无内胎、速度级别、载重指数,以及重要的安全标示等(如上图所示)。     轮胎侧壁上有轮胎规格标志,选择换用的轮胎时需要考虑这些数据。如某轮胎尺寸标志为P195/65 R15 91V,其含义为:P代表轿车轮胎;195代表以毫米为单位的轮胎宽度;65代表轮胎高宽比,即轮胎的纵截面高度与宽度的百分比;R是轮胎结构代码(子午线结构);15代表以英寸为单位表示的轮辋直径;91代表载重指数,与轮胎能够承载的最大负荷有关的数字代码;V是速度符号,该符号与轮胎的设计最大安全运行速度相对应。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轮胎的基本参数,下面我们以规格为185/60 R14的轮胎为例,说明如何来判断轮胎改装的合理性。 轮辋直径:14英寸(355.6mm) 胎侧高度:185×0.6=111mm(185/60 R14,60表示高宽比为0.6) 胎侧总高度:111×2=222mm(轮辋上下各有一个胎侧高度) 轮胎直径:355.6+222=577.6mm     如果想更换成规格为195/50R15的轮胎,是否可以呢? 轮辋直径:15英寸(381mm) 胎侧高度:195×0.5=97.5mm(195/50R15,50表示高宽比为0.5) 胎侧总高度:97.5×2=195mm(轮辋上下各有一个胎侧高度) 轮胎直径:381+195=576mm     规格为185/60R14的轮胎与规格为195/50 R15的轮胎相比: 直径差:577.6-576=1.6mm 直径差比:1.6/577.6=0.27%     直径差比在3%的允许范围之内,因此可以使用。 轮胎的升级和改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自己的爱车是不是需要轮胎的升级和改装。车辆的动力输出是一项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充沛的发动机动力供给,却一味地将轮胎规格加大是毫无意义的。 (2)在更换完新的升级轮胎后,一定要对其做动平衡。 (3)在更换完新的升级轮胎后,车主可以自己上路感觉舒适性、噪声、操控性和安全性能的改变。但最好不要立即就将车开到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定要先适应新轮胎的各种性能。
(4)如果轮胎直径变化较大就有可能干扰车辆上的电脑系统。因此,尽可能选用与规定的原直径相近的轮胎,可以保证您的系统功能正常,从而高效地控制诸如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和电子操纵稳定系统等。改变轮胎直径会向电脑输送错误的信息。这些系统本身不会因此而出现故障,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如果您对这一可能十分麻烦的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咨询轮胎。
大家正在看
发表于 2012-8-15 2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10: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交流!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0 1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没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6-9 1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