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1|回复: 0

长安入驻北京无障碍 欲建30万辆整车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0 2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安汽车加快了入驻北京的步伐。日前,一位接近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市ZF正在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接洽,欲引长安汽车30万台整车生产基地。
“双方谈判顺利,生产基地主要用于长安自主品牌汽车生产。”该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开出的条件颇具诱惑,远甚于曾经的吉利沃尔沃项目。”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在去年底试探性的在北京成立长安汽车北京工程研究院后,借助30万台自主品牌项目,终于可以“光明正大”进京。记者致电长安求证此事,相关人士证实,双方的确在谈,但与其它地方也有接触。
密谋30万台生产基地落户北京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初,在沃尔沃项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中国工厂落户项目)还在与北京谈判的时候,北京与长安方面就有过接触。北京方面的主导方为北京市发改委和经委等ZF部门。
“当时,对于长安自主品牌进京一事,长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来,由于北京方面的原因,沃尔沃工厂项目愈行愈远。北京、长安双方的接触开始变得频繁,并很快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该消息人士表示。
“大约一个月前,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共识,即长安汽车在北京建立产能为30万台的生产基地。当时,北京曾有多个地方ZF参与项目的招商,包括亦庄、平谷、密云等地。”上述人士透露。
据当时参与招商的一位人士回忆,“我们曾积极参与招标,希望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项目能够落户。不久后就听说项目基本谈定,已经初步确定落户平谷。”但就项目为何落户汽车项目稀少的平谷,该人士并未做更多解释。
“具体落户北京何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安进京。”上述消息人士认为,“北京和长安能够”一拍即合,“是双方各自战略的需要”。
从长安方面来说,多年来长安偏安于山城重庆一隅,无论是在人才还是在合作项目发展上都有颇多不利。另外,长安的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就在北京,但已经跻身全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的长安汽车却在北京并没有更多生产项目,只是在去年年底,在北京设立了全球性研发中心——长安汽车北京工程研究院。
“相比研究院的‘前哨’作用,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的情况又不同了,到那时长安就是位于首都的企业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开启了双方后来的深度谈判之旅。
实际上,早在长安汽车北京研究院成立之时,长安对北京的“倾慕”就可见一斑。一位长安高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首都北京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吸纳国际汽车人才。”
从北京方面来说,虽然已有北汽集团,但北京市ZF多点支撑发展整车和零部件战略已制定,引入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去年早些时候,就曾支持京西重工海外抄底德尔福资产,而并未把这个机会留给北汽。
“究其原因,一方面,北京市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很大,尤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北汽自主品牌建设缓慢。”
条件比沃尔沃项目优惠
伴随长安汽车30万台生产基地进京的还有北京方面给出的多项优惠政策。上述接近发改委的人士甚至感叹,“开价比当初沃尔沃那样诱人的豪华车项目还要优惠。”
据悉,北京方面对长安项目在建设资金、土地、税收等政策上都给予了最大优惠。其中,30万台生产基地的建设资金,不仅全部帮助融资,还给予100%的贴息;土地方面,给予低于成本价的土地价格;税收上,给予该项目三减两免特殊招商政策;对于高管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子女入学照顾等。
如果上述优惠政策确凿,这的确要远优于沃尔沃项目时传出的条件。当时,北京市ZF给沃尔沃最大的条件是协助融资30亿元,提供低息贷款,三年内吉利需要支付三分之一左右的利息,三年后可根据情况,或吉利偿还贷款,或地方ZF以此资金入股吉利。土地的优惠幅度亦不如上述所说的长安项目。
“之所以有这么优惠的政策,可能也是为了弥补可能失去沃尔沃项目的损失。”消息人士透露,“当初出于对沃尔沃项目风险等方面的考量,沃尔沃项目在与亦庄签约前一刻被叫停。但北京方面对于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尤其是自主品牌项目方面的决心未变。”
其实,就在北京引入长安项目的时候,吉利也并未放弃沃尔沃工厂落户北京的愿景。在本报爆出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公司转至上海,总部落户上海嘉定的时候,有消息人士曾透露,吉利只是确定沃尔沃项目总部落户上海嘉定,选址方面仍未完全确定。“虽然嘉定方面态度积极,但吉利坚持要在接受完沃尔沃资产后再行决定。”
大家正在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11-15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