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第三大”,是东风,还是长安?
本文已刊于《车·经济》杂志2009年3月刊
与美国有三大汽车集团一样,中国汽车也有“三大”,人所皆知是一汽、上汽和东风。近日备受业内外关注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被媒体曝光后,人们得到更明晰的信息是,国家将加大国内汽车的兼并重组力度,使国内年产销量2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达到2家至3家。相比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此次将出台的《细则》有微妙的变化,即“200万辆大集团”的名额将从1至2家变成2至3家
“2家至3家200万辆大集团”,无疑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第一集团。如果是3家,这第一集团的阵营还会是一汽、上汽和东风吗?
今天的“三大”,不会由政府人为“钦定”,而全由产销量来进行决断。凑巧的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9年1月长安集团的汽车产销量以微弱优势超过东风,暂时成为中国第三。由此,一场争夺中国汽车第一集团老三的激战便将箭在弦上。
中国汽车“第三大”,是东风,还是长安?
文/沈 捷 邹品纯
几乎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曝光的同一时刻,2009年2月28日,中国兵装集团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长安微车与六大摩托车品牌联合下乡签约仪式,现场,身兼兵装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南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和长安汽车董事长于一身的徐留平,再一次高调宣布了长安汽车的发展目标:“2009年实现微车销量50万辆,到2010年,要实现总销量200万辆的目标。”
不知是巧合还是出于预谋,这200万辆销量不多不少,正巧跨入《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业界正盛传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所规定的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集团的门槛标准。于是,在场的许多人似乎一下子读懂了徐留平的心思。
已入主长安汽车3年多的徐留平,是一位既有化工学科背景又有经济管理学博士学位的“少壮派”领军人物。据称,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汽车产业的扶植政策背后,都有他在高层中多方奔走呼吁的身影。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植的重大利好背景下,徐留平似乎急切地要向世人表达自己的宏愿:长安要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杀入中国汽车的第一集团(前三大)。
尽管长安并未明确提出“进前三”的口号,但行动是最好的宣言。从长安汽车最近一系列大开大阖的手笔来看,徐留平意欲何为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有人说,徐留平手里有三张“王牌”:微车、新能源技术、自主品牌。正是这三张“王牌”,给了徐留平叫板东风争夺第一集团位子的底气。
第一张王牌:“复辟”的微车王朝
微车是长安起家的传统强项。2009年1月,长安汽车就是凭借微车产品的剧烈放量,得以反超东风而跻身行业三甲。
2006年,稳居6年之久的“中国微车老大”的宝座被夺走之后,长安微车一直卧薪尝胆。昔日的微车之王“知耻而后勇”。徐留平表示,继2008年“亮剑行动”取得圆满开端后,长安汽车2009年将按计划进入“亮剑行动”的第二阶段,其微车产销量将冲击50万辆目标,比2008年增长38%。考虑到业界对今年车市整体增速的预期仅为5%,这一目标显然显得相当高调了。
关键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徐留平的回答是,长安的微车战略调整已到了厚积薄发之时,加上汽车振兴规划带来的政策“东风”,实现50万辆销售是水到渠成的事。
目标宏大,行动也是有力的。随后长安便开展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微车推广活动。一向对政策“未卜先知”的长安汽车采取先声夺人的“决胜农村”行动,拿出一亿元人民币资金对长安微车进行终端补贴,每辆补贴金额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一直到3月1日——此前所披露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实施的日期,实现产品价格在市场上的平稳过渡。但直到发稿之日,有关政策并未正式出台,对此,长安方面表示将继续推行“决胜农村”行动,以保证长安微车的价格不出现波动。
同时徐留平也表示:“将会和摩托车等各方面合作,把长安微车的网络进一步下探。”
业内人士都知道,完善农村二三级市场的销售和服务渠道,正是上汽通用五菱当年反超长安微车的致命武器。长安经过反思,开始对当初因忽视而轻易失去的县乡级市场进行“反攻”,实施“五菱式”的“销售网络下沉”。在回答《车·经济》记者关于长安汽车在二三级市场渠道建设问题时,长安方面显得非常自信:“或许在一两年之前,长安汽车在县乡一级的网点不如五菱齐全,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输于五菱了。现在长安汽车已经将渠道下沉至县级及以下市场,并在原有1260个网点基础上,增加1000个‘亲情之家’服务网点。我们将完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要达到每个县都有长安的网点,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要将网点布到乡镇一级,甚至是村一级。我们还将建立流动服务站,定时到村里进行维修和服务。”
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需求,长安微车对产品也进行了众多改进,使其更受农村消费者的欢迎。徐留平对记者表示:“微车是中国的国情车,我们为农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的产品,特别考虑到农村市场的路面不平,底盘如何适应这种要求。另外可靠性要高,一些多余的功能没有必要。在产品方面也做了一些适应性调整。”
徐留平所说的适应性调整包括:调高底盘;将螺旋弹簧改为钢板弹簧,以增强微车的装载能力;加宽微车车身,扩大空间、后排座椅灵活设计等等。S460、星光4500等新产品就是长安完全针对农村市场实际需求而开发的。
而在2008年之前,长安就已经为推进以微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快微车产业快速发展,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以公司本部为集团微车核心,先行调整;以长安之星2为集团微车主力产品;以精简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做强本部产品、做大南京基地、做实河北商用车,块块联动、提升整体竞争力。现在长安已形成重庆本部30万辆、河北20万辆、南京15万辆,总产能超过70万辆的产业基地布局。
长安汽车围绕新产品研发、基地布局完善、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苦练内功,整整用了近2年时间。如今,完善的产品结构、丰富的产品线、合理的基地布局,再加上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产能,使长安完全有理由相信:2009年的微车业务会迎来丰收。而一旦长安汽车在微车领域成功复辟,夺回老大的王座,长安就不只是完成一次销量上的增长了。联系到即将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微车业务大幅增长对长安来说,更是一次质的飞跃。
2009年1月以来,长安微车一直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1月份销售量达5.1万辆,比2008年同比上升近4成。进入2月份以来,日销量也一直稳定在2000辆左右,在部分终端市场甚至出现了产品脱销和加价销售。据长安方面表示,目前制约长安微型车产销量的瓶颈已经不是销售,而是产能不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矛盾也将很快得以解决。长安上下对于完成50万辆的销量目标普遍比较乐观,长安内部甚至有人认为,2009年长安微车将突破60万辆销量大关。
相比长安微车的强势,东风在微型车方面则显得优势不足。东风在微车市场上起步较晚。2003年底,东风公司与重庆市民营性质的渝安集团合资成立“东风渝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东风“小康”微车。2005年5月,东风“小康”微车在武汉正式上市,当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辆。而此时,长安微车正如日中天,占据全国微车市场半壁江山,在上海等发达地区,市场占有率更高达70%以上。
虽然英雄不论出身,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和品质才是硬道理,销量才是真底气。因此直到今天,东风 “小康”与长安微车相比,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网络建设还是在产能等诸多方面,两者都不在同一重量级上,甚至,东风的微车业务还落在哈飞、昌河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