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破人

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特设奖品回复此帖到指定的楼层将获得价值50元的奖品一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7 0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8-7 0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晚上好啊尤其后半夜
发表于 2008-8-7 0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抽个烟继续
发表于 2008-8-7 03: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震预报监督机制严重缺失亟待建立健全 作者:朱健国 10月6日陈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 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自然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陈一文先生,于2006年8月10日专函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严厉斥责“他排斥与压制中国地震局内外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地震预测成果,同时公开宣扬地震预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解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极端不负责任!”——国家地震局长期压制民间地震预测专家正确建议和公众监督,拒用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预测科技成果,将使唐山大地震悲剧可能在国家地震局公开宣布的中国第五次地震活跃期(现在已进入)重演!认真总结唐山大地震悲剧中国家地震局的失职渎职责任,建立科学民主的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是事关今日中国能否建立“和谐社会”的又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6日,陈一文先生在深圳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文本。
发表于 2008-8-7 03: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高一米八六,满头银发,目光坚毅的陈一文,指着一张老照片——祖父陈友仁1927年与毛泽东、宋庆龄等人在汉口开会的合影——自我介绍说:祖父陈友仁既是孙中山先生亲密的外事秘书、顾问,也是杰出的爱国外交家,曾于1926-1927年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自己是一个母亲为犹太人的英籍华人,1942年出生于英国,1950年因父亲陈依范(英籍新闻工作者、1938年与1946年访问过延安,1947年协助新华社创办伦敦分社)应邀来新中国帮助新华社开展对外宣传工作,随父从英国伦敦定居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后,在原一机部抚顺挖掘机厂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工作、技术情报研究工作;1979调回北京安排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担任全国青联一机部系统特邀委员;1981年至2000年,担任〔美国〕嘉利华公司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后为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自1990年以来开始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发展及其遭遇的困难与阻力,2002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2004年又被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现为义务扶持中国被压制的科学新技术发明者的社会活动家和科技先锋思想探索家。
发表于 2008-8-7 0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陈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说,陈一文先生发表多篇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强子力学等问题的重要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特别是其2004年以来多次被权威报刊文库转载的《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必须走世界任何国家从未走过的新型能源环境发展道路!》等论文的核心观点,深受科技界关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网》〔www.chinainfo.gov.cn〕主页下边专门开辟《陈一文先生就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专栏,发表有陈一文160多篇文章。定于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上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接受了陈一文的两篇论文《大气“氧气枯竭”是比“全球温室效应”对人类持续健康生存造成更为严重危害的恶果》与《对传统能源以及新型替代能源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的十八项评价指标》。据陈一文介绍,这两篇极具超前创新理论的科技论文在中国环境与能源领域可能形成轰动。
发表于 2008-8-7 03: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年三上书——国家地震局始终拒绝公众建议与监督 1998年以来,陈一文先后三次上书批评国家地震局,呼吁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和民间群测群防地震的积极性,建立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与民间专家共生的中国地震预测多元化监督机制,迅速启用被压制的地震预测科学新技术发明者自主创新的“土仪器”及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预测科技成果,以防范唐山大地震悲剧在中国重演。但这些重要建议八年来始终未能得到任何答复。值此中国今日进入第五次地震活跃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迫近的严峻局面,国家地震局却一再压制公众的科学建议和合法监督,以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论”的谬论来推卸有效防范地震灾难的责任,实属严重不作为与渎职。
发表于 2008-8-7 03: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是1998年12月15日,在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专家汪成民、黄湘宁以及孙威等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的支持下,陈一文向北京市长贾庆林呈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首都圈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紧急建议》的信函和建议书,强调中国有一批非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已突破了地震预测的关键科学技术,希望尽快采用。论证了最大限度调动群测群防的积极性是搞好首都圈地震工作的关键。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是能预报的。不能因为专业部门因私心所坚持地震不可预测的错误观点而把非专业部门地震专家们的地震预测视为“干扰”。国家地震局垄断地震预测信息、拒绝监督的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发表于 2008-8-7 0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信估计转到地震局后被压制,陈一文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第二次是2003年11月12日,了解到地震领域外新调来的宋瑞祥局长对于地震预测的基本态度与前任领导明显不同,陈一文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的身份,直接给宋瑞祥局长写信,谈《张铁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希望宋瑞祥局长能改变国家地震局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论”以及手握大权的“主流专家”们对地震局坚持“地震能够预测”非主流学者以及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无理压制;建议局长以身作则主动访问、请教、抢救已八十高龄并体弱多病的中国著名地震预测学专家张铁铮与北京理工大学地震预测专家郑联达教授的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建议破除国家地震局大部分权威人士的“地震在当代不可预测论”,承认“地震在当代中国已有人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预测”和“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实现地震准确可靠预测的基本条件”的事实,并树立全面突破“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发表于 2008-8-7 03: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当代能否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及其主要阻力问题,陈一文在信中坦率地写道,“根据我从1990年逐渐开始的对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可以打一比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6-26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