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现身边的朋友,平时相处和和气气,但坐上了他开的车才发现他有的“另一面”。开车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情绪失控。有人自嘲:不开车是文明人,开上车变野蛮人。心理医生对此提醒,这是一种汽车时代的世界通病,学名叫“路怒症”,司机要学会心理减压,不要带着愤怒上路。 路怒症”(Road Rage)这个词最近几年才在中文媒体上变得常见。但在美国,它已经让交警头疼多年。不管路人、乘客,还是司机,每个人都对大拥堵深恶痛绝。集体轰鸣的马达,大量排出的尾气,不知尽头的等待,光是这三样就足够让人抓狂的了。假如此时再有一句寻衅的口角,或者一个侮辱性的手势,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司机是路怒症最大的“患者群”。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开车上路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吵架吵到脸红脖子粗?为什么马路上的肢体冲突甚至痛下杀手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噪音让人忍不住发火 我们知道,噪音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之一,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处在大于8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时,就会产生较强的焦虑不安和烦躁。据不完全统计,由车内噪音间接引发的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60%,简直伤人于无形! 主流的国产车在引进车型时,仍然以经济型为主,考虑到成本原因,原厂隔音系统在引进时被省略掉了,加上为适应“中国路况”而提高了悬挂强度。如此一来,颠簸噪声就随之而来。即使是原装隔音效果优良的进口车型,在引入中国时也可能因为“中国版本”的“偷工减料”,而沦为同车型的中低档水平。 汽油味让人“疯狂” 引起司机发怒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气味的影响就很显著。埃及开罗大学的研究员阿玛•金纳维通过实验发现,汽油味会让老鼠变得更有攻击性。令人注意的是,无铅汽油比含铅汽油作用更明显。 到底汽油之类的味道对人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中学里曾经流行过“吸入剂游戏”。对着盛有涂料的杯子深吸气,里面的溶剂就能迅速麻醉大脑,而后帮你神游太虚幻境。尽管游戏者本人感觉很棒,但在旁人看来,他们和醉酒者相比没啥两样。更严重的是,这些“吸醉”的人很喜欢跳楼;如果他们是摩托车手,则很可能上演惨烈的撞车事故。日本总务省和警视厅随后将有机涂料列为软性毒品,禁止随意贩卖给青少年,由此才刹住了中学里的“跳楼风”和“撞车风”。 平时的积怨在路上爆发 大家都知道,人在拥挤、嘈杂、禁锢的环境里会变得易怒。那么在拥堵的公路上,不良情绪和记忆就像燃料;让人易怒的情境相当于助燃剂;争吵和侮辱性的手势则是引火石。 鉴于情况是如此的不容乐观,许多研究者都郑重地提醒:在公路上请按照规矩开车。别堵路,别随便停车。如果要超车时,也请不要太招摇。总之,避免激怒别人就是保护自己。 如何让自己不犯路怒症 在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出行,而是选择公共轨道交通。保持好心情有多种途径,与人为善是第一条。与人为善就是客气,就是宽容,就是忍耐,就是帮助,就是得理让人。 如果你每天出行的距离不是太远,而无论公路或轨道都堵不堪言的时候,请你选择自行车或者步行。因为当汽车的速度比自行车还慢时,你的情绪很难控制在不爆发的范围内。 当你在驾驶室里看到别的车挑衅超车时,千万要记住,那并非针对你,而是那个驾驶员固有的习惯。在这种时刻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你有好处,而不会把你引入争吵甚至打斗或撞车的麻烦里去。遭遇到让你忿忿不平的人和事了,先深呼吸一口气,问自己:为不认识不相干的人去生气,值得吗?在城市里开车,忍让是起码的避险之道,含笑则是最好的开车面容。 开车的时候,听听能让自己心情开朗的音乐,心情郁闷的时候,看看坐在副驾驶上的挚爱,或者想想在家中等待着您的至亲,您的安全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