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宽带”掩盖下的垄断真问题
一份《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固网宽带与3G用户数累积达到1.5亿人与1.02亿人,但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用的都是“假宽带”,实际宽带下载速率要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对此,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称,运营商提供的家庭宽带多为共享宽带,不是独享宽带,这是各国普遍做法。从回应可知,运营商对宽带“缺斤短两”并没有予以否认,但同时又指出这是国际惯例。此话固然没错,但如报告所示,中国内地使用4M宽带的用户中,理论上应享有512KB/s的网速,实际上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近九成用户根本享受不了与上网费相应的网速,速率与收费如此“倒挂”,难道也是各国普遍做法?
不妨以数据来说话,如此次调查报告所说,在宽带费用方面,内地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3美元,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甚至是越南的3倍。这样的结果和之前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发布的内容基本接近——在速率方面,中国内地排名全球第71位。与慢速率相比,宽带资费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因而,以国际惯例来回应“假宽带”,并不具有多大的说服力:虽然都是共享宽带,但我们的网速比别人慢,收费却比别人贵很多。
事实上之前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启动反垄断调查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即共同发表声明称将提速降费,这至少表明,上网费具有下调空间,如中国电信表示5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中国联通则表示,将立即着手实施下调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资费水平;而提高网速也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如江苏电信最近准备向家庭用户开放100M宽带,上海电信表示将免费提升网速10倍左右。从这个意义而言,“假宽带”一方面缘于网民的维权意识淡漠,另一方面也和提供宽带接入的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有关,缺乏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面对宽带的“缺斤短两”,网民除了无奈接受,又能怎样?
从契约上来说,用户既然购买的是4M宽带,运营商就当提供速率相匹配的速度,而不能以“理论上能达到”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而且运营商应该很清楚,受制于共享的特性和用户上网的时间、登录网站服务器的带宽质量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都不可能达到理论峰值速率。在没有明确告知用户,安装宽带时却以4M收费,这种光明正大的“缺斤短两”行为是否涉嫌商业欺诈,也很值得追问。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现在却面临着普遍缩水的网络宽带服务,所谓的信息化城市建设令人尴尬。如何推动宽带“打假”,消费者协会不能失声,理应出面替消费者维权;当然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打破宽带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通过市场竞争,驱逐“缺斤短两”的不诚信运营商。发改委仍在进行的宽带接入反垄断调查,能否给公众一丝希望,令人期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