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08|回复: 38

赴重庆仁寿小学采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赴重庆仁寿小学采访记之一:走近仁寿小学 发布日期:5/23/2007 10:58:32 AM | 作者:金 | 来源:义教报道组 | 点击:1269

   5月10日至18日,由义乌电视台、义乌教育局、义乌恒风旅游公司联合组织的“贫困山区教育行”摄制组赴重庆涪陵区聚宝乡仁寿小学采访。此次活动得到了 涪陵区教委、聚宝乡政府、聚宝乡中心学校的大力支持。区教委安排车辆送我们到聚宝乡中心学校。由于聚宝乡到仁寿村的道路未硬化,到达中心校后该校再雇小型 面包车将我们送达仁寿村。约20分钟的颠簸后我们在距离仁寿小学1公里的路口下车,步行15分钟(小面包、摩托车都开不进去)到达目的地仁寿小学。
   聚宝乡是涪陵区近50个乡镇之一,位于涪陵与南川市、武陵县交界处,距重庆市约160公里。全乡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300-900米,山路崎岖,地 势起伏很大,人员居住较为分散,下辖6个行政村,人口8200人。仁寿小学为乡中心校下辖的2所村校之一,该村校主要接受仁寿、长青两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 入学。仁寿小学依坡而建,建校于解放初,在原先一户大地主住宅基础上改建而成,至今仍保着当年的塔楼建筑。学校教室条件尚可,不比我们义乌一些山区校舍 差,但是内部设施极度落后。这里的教育可以说是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的一个缩影。
  这次去重庆涪陵山区采访,是“贫困山区教育行”整个活动的一 个序幕。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制电视专题节目将在《同年哥说新闻》中播出,向义乌社会各界宣传,取得义乌学生家长、爱心人士的支持、响应。暑期组织义乌的学 生去那里体验生活,带义乌爱心人士去那里开展结对扶贫等活动。
  现将此次采访活动分几个片段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 本帖最后由 wxh1855001 于 2007-6-16 11:59 编辑 ]
2a6b8000-91c2-49b4-a1a9-d9cea2b7dd7a.jpg
大家正在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8de56e68-3bc7-46f8-97f7-2524ae2837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72f83a5b-9359-4e69-ba7e-b9362c0fbff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9278771f-8300-4878-aa71-29050474c82c.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66902594-d0d6-4e71-8d1a-8dbfc53989be.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a66ee1e0-d221-4ca1-9861-eebadd04c6db.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bfab0d8c-921c-4179-a08e-1413e445847a.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赴重庆仁寿小学采访记之二:学生的在校生活 发布日期:5/30/2007 5:02:25 PM | 作者:金 | 来源:义教报道组 | 点击:1787

   仁寿小学有三至六年级各一个班,学生142名,来自仁寿、长青两个行政村。全部是通读生(一、二年级及新的学龄儿童全部安排到乡中心校就读)。学生全部步行上学,最远的上学要翻山越岭走40多分钟的山路。
   学生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母到义乌、温州等外地打工为主,多数家庭都很贫困。学生中有88名特困学生享受了“一免一补”(男生34人、女生54人)。我们 到达当天,正逢乡卫生院来打预防针,因为一些困难学生交不起32元的疫苗费让卫生院院长左右为难。不打吧完不成任务不说,万一这些学生发生麻疹等疫情担当 不起;打吧自己又贴不了这些钱。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承担这笔费用,及时给卫生院长解了围。学校设施落后,全校没有一本图书,没有一盏日光灯,每个教室 装的是4支60瓦的白炽灯。课桌、凳子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双人桌、双人凳。学校基本没有什么活动设施。有一副篮球架而没有篮球。学生课余活动就是在 一张水泥乒乓球桌上打球、跳绳、玩啤酒瓶盖游戏。
  搭中餐的学生要向学校交1元伙食费和3两大米。中餐伙食以土豆和粉丝等为主菜。据厨工介绍, 该校自去年上半年经学生强烈要求烧过一顿新鲜猪肉以来,至今师生没有在校吃到过新鲜猪肉。142名学生中有40余名学生在学校不吃中餐。早上吃了来上学、 回家吃了晚饭作好作业就睡觉,每天只吃两顿。这些学生大多因为交不起每天1元伙食费而饿着肚子上学。
  不过,我们发现,这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是戴眼镜的。据老师反映,学校每年都测学生视力,近视的几乎没有。对此摄制组有人调侃说,很多地方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看来保卫祖国蓝天大海的重任将来还得靠他们啦。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字: 仁寿小学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2: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赴重庆仁寿小学采访记之三:这里的教师 发布日期:5/25/2007 12:42:31 PM | 作者:金 | 来源:义教报道组 | 点击:1549

   仁寿小学有教师7名(1人请病假),学历全部合格。3名老年教师是早先民办教师转正的。4名青年教师都还没有成家,有2位已经订婚。青年教师月工资收入 700元左右(与涪陵市区商场的售货员相当),工龄长的900到100元,一般没有任何奖金补贴。据说只有去年教师节全乡教师破例发了每人80元。一个教 室中间用10张旧课桌围成全体教师办公室。“引万道清泉浇灌校园花、倾一腔热血培养栋梁才,”办公室窗口的豪言壮语依稀可辨。挂在窗口的一段生锈的钢管代 替了“铃声”。全校没有一本图书,有一台电脑可拨号上网,一台电视机(有卫星天线)。全校有两份期刊:《中国教育报》和《巴渝都市报》,是区教委赠订的。 因为不通邮,要自己到乡中心校拿,故往往延时到达。教师上课基本上是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教参。教师间教研活动开展得很少。教师宿 舍里的小方桌、小方凳等用具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师睡的床上垫的是稻草。
  由于地属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交通不便,工贸业落后,山民 普遍生活贫困。为了养家糊口,中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大部分在义乌、温州。在村里除了个别跑运输、开商店的青壮年外,几乎见不到青壮年男女,在 地里干活的几乎全是老年人。有的八、九十岁还在地里收割麦子,当地乡干部称之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因此,也给青年教师找对象带来困难。青年教师没 有什么机会接触女孩子。一般青年教师找对象主要靠亲友介绍、利用女方春节回乡见面认识。














  关键字: 仁寿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6-30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