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0|回复: 0

汽车噪音的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8 22: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车内噪音的产生

  车内的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等机械构件噪声(发动机噪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路噪)、汽车冲破空气幕产生的碰撞及摩擦声(风噪)、外环境传入车内的声音(如大货柜车呼啸而过的声音)、驾驶舱内饰板等部件发生震动产生的内部噪音等组成。

  车内的噪声主要是低频噪音(250HZ—500HZ)它的穿透力极强,也是声学隔音技术中较难处理的部分,有公司通过实验发现对付内部噪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吸音板上加载吸音槽,来缓冲并吸收噪声能量,从而达到最佳的吸音降噪效果。

  有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在通路狭窄、两旁高层建筑物栉比的城市中,噪声来回反射,显得更加吵闹。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分贝。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公共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分贝,而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分贝。汽车速度与噪声大小也有较大关系,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车速提高1倍,噪声增加6-10分贝。

  汽车驾驶室噪音的来源

  ▓ 底 盘

  a.车底板隔音材质不佳,容易将路面噪音传送到驾驶舱。很多中低档车的底盘在出厂的时候只安装了很小几块减震橡胶板,和少量的吸音毯。

  b.悬吊系统组装不佳、松脱,或配件老化故障,不能有效地减少震动。

  c.整车板金工艺和使用铁皮厚度不够。

  ▓ 轮 胎

  a.轮胎行驶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声由轮拱传入驾驶舱。

  b.路面不平导致的震动噪音传入驾驶舱。

  ▓ 门 柱

  a.因组装不良或与车体发生共振。

  b.门柱的缝隙在高速行驶中引发风噪。

  c.门柱内部空腔引起与车身的共振。

  ▓ 引擎

  a.引擎运转的噪音与震动由防火墙传入驾驶舱。

  b.仪表台下方,由防火墙传入驾驶舱的路面杂音。

  ▓ 车顶

  a.车顶钣金过薄,引起与车身的共振。

  ▓ 组装

  因组装或设计不良引起的各种杂音,比如常见的螺丝松动和减震橡胶垫老化。

  为爱车进行隔音改装,车主需要首先了解爱车的主要噪音来源以及驾乘时候感受到的噪音影响程度,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降噪施工案。

  进行车内隔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就是进行车内减振,即通常意义上的强化车体钢板强度,降低共振频点。在此前提下再进行隔音、吸音处理,就可以达到安静舒适的效果。

  消音降振产品分成三类, A.减振材料,B.吸音材料,C.密封材料,没有人希望在做汽车隔音的工作中要分别粘贴三种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的就是在这三个方面综合性能最佳的材料,而不是三种材料。



  在汽车上使用的隔音材料选择标准:材料尽可能的轻,而不是通常误认为的越重越好,施工后不会使车身自重增加太多;不吸水;不吸附灰尘;不自燃,最好能阻燃;柔软易施工;耐候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环保无污染对人体无害。

  在此次对比中我难免要涉及到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品牌产品,本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揭露,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均以某品牌代替,希望大家能理解,同时也给这些品牌经营者提个醒:既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再欺骗消费者了。

    海绵
       是一种非常好的减震 、隔音,吸音材料尤其是吸音性能更是无可挑剔,不然也就不会在录音室内被大量使用了。尤其是表面做了吸音槽处理的海绵吸音效果更佳!但是减震 、隔音能力较差。 然而海绵在车上很难被使用,因为它吸水能力强、容易吸附灰尘,而且不耐火,有时还自燃。阴雨天后对车身损坏极大!    10元/平米 建议不使用
        改性海绵   
       其实就是海绵,本人在两年前苦于海绵的吸水问题,特意到河北保定某工厂对海绵板进行了简单处理:在海绵一面热附着一层黑色塑料膜。吸水问题解决,可是吸音能力就差多了,又加上海绵本身减震能力就弱,所以在一年多以前就被本人淘汰。然而奇怪的是在此之后,有人在另外一面以3元/平米的价格刷上不干胶后,挂以国外某品牌,竟卖到每平米数百元的价格。还有我已经论述过:在车身使用的吸音材料除底板外是不能使用不干胶的!               15元/平米      可以使用

         沥青板
  建筑上原先使用的沥青板具有较好的减震、隔音效果。只是能自燃,自重也较大,并且有污染。两年前我也多次使用过。后来发现山东寿光生产一种改性沥青板,这种改性后的沥青板不再自燃,并环保。出厂时在沥青板的一面还可以附着一层铝铂,很美观。我当时已经知道不可以使用不干胶,所以我采用建筑上通用的汽油枪来施工。效果不错。
  缺点就是自重太大,吸音效果差。不推荐使用。

     可笑的是:在某品牌施工店里这种最廉价的沥青板用铝铂或纤维绒布在一面粘贴(成本大约增加1元/平米),另一面打上不干胶后,以类似于“减震王”的名义被难以想象的高价出售!
              4元/平米 不建议使用
          橡胶板   
          橡胶板因原材料组成成分不同,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也相差较大。比如表面光洁度、硬度、耐火性能、可塑性均有极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橡胶减震能力弱于沥青板,隔音能力较强。缺点就是自重太大,吸音效果差,施工难度大。我现在很少给朋友推荐使用。同样:在某品牌施工店里这种最廉价的橡胶板一面打上不干胶后,以类似于“隔音王”的名义被难以想象的高价出售!还有一家竟说是国外产品!不过学名没变,诸如“sp100/sp200/sp300”等等。
                             8元/平米 不建议使用
           纤维毯
  现在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在生产线上使用的就是这种材料,你的爱车里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只不过这种材料用在车底板和顶棚还可以,不适合其他部位使用。 这种材料减震效果一般,吸音、隔音能力还算可以,不然车厂也不会使用,不过不防水也不耐污染。
                     10元/平米 可部分使用
            硅酸铝棉
  白色,柔软似棉花,耐火,吸水能力较差,不耐脏。对高频噪音吸收能力较强,隔音效果较差。对人体有危害。 
                      20元/ 平米 不能使用
           石油纤维棉
  白色,柔软似棉花,遇火既融,吸水能力较差,不耐脏。对高频噪音吸收能力较强,隔音效果较差。

  有些品牌店称之为“G400”或“高频王”或其它名称,以几百元每平米的价格出售。目前已经淘汰。
           25元/ 平米 可局部使用
        玻璃纤维棉
  雷同硅酸铝棉,危害更大。然而某些品牌店面却依然在使用。
            20元/ 平米 不能使用
         工业橡塑板
  黑色、柔软、防水、不燃烧。多用于建筑行业的保温设备或空调行业,有异味。隔音、减震能力较强,吸音能力差。但是目前有不少朋友使用。本人半年前还在使用,目前也已经淘汰。
          15元/平米 可以使用
          发泡硅胶板
  黑色、柔软、不易燃烧、防水、自重适中,无污染。隔音效果和减震效果佳,吸音能力一般。使用寿命大于15年。然而成本太高:仅原材料就已经90多元每公斤,因此性价比不高,已经放弃使用。
              240元/平米 可以使用
      吸音涂料
  灰黑色液体,喷涂使用。吸音、隔音效果一般,倒是多层涂刷后减震能力还可以。目前淘汰使用。
               35元/500ml 部分使用
       发泡胶
  白色偏黄、有些具有防火能力,不吸水,具有防火能力的价格较高。减震、隔音能力还可以,吸音效果一般。在车辆上使用后会给日后维修带来不便,所以本人处理A、B、C柱时仍在部分使用,但是不建议使用。 
               18元/500ml 不建议使用
         平静吸音材料
  于2003年中期研发成功,目前推出的是第二代产品。黑色为主、防火、防水、柔软、恢复性强,以20-40%的工业橡塑为载体,添加多种规格的吸音粉尘颗粒,使用氮气发泡成型,使用寿命大于10年。 底面为光滑的粘贴面,用于与车体的粘合;正面被吸音孔和不同规格的吸音槽100%覆盖,对不同频率及波长的声波进行有效吸收。中间部位为减震、隔音成分。安装后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部位的震动,阻隔外界噪音、吸收内部噪声。并对施工部位起到防腐作用。已经研发成功的第三、第四代产品由于成本太高,没有面市. 隔音、减震能力很高,尤其是吸音能力!综合性价比高。
         70-90元/平米 可使用
       美国某些品牌
      (国内见的)
  大概是商家以次充好!就国内见到的而言不外乎就是海绵、工业橡塑、沥青板、橡胶板表面做了简单处理,背面打上不干胶,在正面用铝铂或纤维布进行了粘贴处理,或者简单的把几种板材粘贴在一起就称之为复合材料,从而欺骗消费者罢了。
        数百元/平米  
       德国某些品牌
      (国内见的) 同上  
       数百元/平米

  韩国某些品牌
   (国内见的)
    同上 100-200元/ 平米  
大家正在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9-29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