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出现差异是因为北斗组网尚未完成,公开报道称,高纬度定位精度要大于低纬度。按照该专家所言,应该是低纬度厘米级,高纬度毫米级。随着北斗组网的逐渐完成,我们也必将完成我们的全球毫米级导航。转自81.china.com 武大校长刘经南:“北斗星”可与GPS抗衡
4月14日,北斗导航卫星北斗M1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武大校长刘经南院士作为湖北惟一的专家组成员,参与该系统的立项论证、方案论证,并亲自承担了一些科研项目。昨日,刘经南接受了晨报记者独家专访。
“我主张‘不争论’,先做起来” 作为北斗系统的专家组成员之一,刘经南经历了北斗一代、二代从论证到实施的全过程,他透露,当初北斗二代采用何种方案,还是有一定争论的。一种观点是“一步到位”,起步就建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种观点是“分两步走”,先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再逐步构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刘经南说,“一争论,时间就过去了,我主张先做起来,这更符合中国国情。”事实上,北斗二代系统的发展,采用的“两步走”的战略。
北斗二代精确度高 刘经南介绍,一代北斗是“主动式定位”,即被导航物体要向卫星发射信号,接收机处理后再返回被导航物体,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定位,这就带来了诸多不足,如延时多,无法在飞机上使用等,且精度只能达到二三十米。
而北斗二代系统是按照“被动式导航”设计的,即被导航物体不再需要发射信号,接收机只接收信号就能完成定位,且定位精度可以精确到厘米、毫米级。
刘经南说,与世界现有的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二代的技术原理相同。根据计划,北斗系列卫星全球性完整系统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2008年可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并在民用信号上,与上述三大系统进行资源共享,构建联合导航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国导航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星可与美国GPS抗衡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覆盖全球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美国国防部运作。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GPS技术。目前的绝大多数卫星导航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的,一旦美国关闭应用,后果不堪设想。长期以来,美国对其他用户提供的都是随时可能加上干扰的低精度信号。因此中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另外,商业上,多年来美国靠出售信号接收设备赚取了巨额利润,年产值达到数百亿美元。 转自81.china.com
刘经南结合中国实际,率先提出建立广域差分GPS系统以对抗美国政府技术限制的思想,并制订出建设中国广域差分GPS系统的初步方案。他还研制出我国第一个GPS数据处理商品化软件,目前已占领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后,我国就能不受制于人了。”刘经南说。
人人都能享受北斗星服务
明日,我国铁路将进行第6次大提速,没有卫星导航提供每列火车在线运行的精确位置,提速将变得不可能。
刘经南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重要的意义仍在民用。尽管北斗系统仍在建设中,但卫星导航精确定位的高科技成果,却早已植入我们的生活——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现状监控、应急系统的建立、灾害监测、交通、物流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运用。
通过对城市交通的精确定位与信息管理,不用修宽马路,就能减少堵车,降低运营成本。若发生SARS那样的大面积流行性疾病,也可快速获取疾病甚至病原分布位置,分析疾病传播规律,并制定疾病控制方案。
现在,一部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机大约四五千元。刘经南说,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与多种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整合,为用户提供联网、漫游服务,如嵌入市民的电话、手提电脑、手表等大量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大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价格也将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