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7|回复: 1

厚皮车好还是薄皮车好?--安全胜于一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3 2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有很多朋友准备买车,前来咨询到底是买哪类车好,说实话这个问题非常之大,因为每个人的偏好或有不同,经济条件各异,同时汽车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车型,所以必须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点以确定究竟哪种车更适合自己,例如,当在同一档次
的车中进行选择的时候,如果喜欢大气稳重的,欧美系车应该很适合他们,如果喜欢外形活泼的,日韩系车恐怕更适合,给一个准确的通用的回答还真是不容易;不过,思之良久,觉得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无论买哪种车,安全性都是要放在第一位要考虑的,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选择更安全一点的车,才能做到“高高兴兴(开车)上班,平平安安(开车)回家”;那么买哪种车更安全呢?说得更浅显易懂一点,就是买车时究竟选择“厚皮”车还是“薄皮”车更安全些?

  有的人或许会有疑问,怎么会车辆的安全性就局限在车身钢板的厚薄上了?不要着急,这其实是因为“厚皮”、“薄皮”车分别代表了现在汽车设计的两大趋势,前者代表了从汽车用材和结构上下功夫,后者则是在汽车结构和电子配置上作文章,前者普遍用钢较厚,后者则相对更薄,具体怎样下文将有详述。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提供三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一下,其一、坦克在用材相同、设计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装甲钢板厚的安全还是装甲钢板薄的安全?其二、前不久看到一篇报导说,名模胡兵爱车如命,可他的一辆某品牌GT跑车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据说这辆车电控水平相当之高,操控起来非常舒适,但是由于保养不到位,有一次在高速路上电控系统突然失灵,导致汽车几乎失控,所幸有惊无险最终化险为夷,不过好像他从此再也没有开过那辆车。其三、前不久还有篇报导说,一块重达300余公斤的巨石由于山体滑坡砸中了一辆中华轿车的副驾驶侧车顶,结果该侧车窗玻璃全被振碎了,不过车内两人一人(驾驶员)毫发无损,另一人(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则只是受了点轻伤,如果车身强度不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相信大家也已经看出来,笔者是推崇“厚皮”车的,原因也有三:安全、皮实耐用、长时间使用经济性。

  为什么“厚皮”车更安全?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所谓“厚”、“薄”之分的前提是两者用材相同而在钢板厚度上有所不同,其厚度范围从0.6mm~2mm不等,由于国内汽车厂家生产所用钢板主要是由宝钢和鞍钢新轧等大钢厂来提供的,他们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所生产的车用钢板质量也很相近,所以这是有可比性的。

  其次,汽车碰撞实验数据的有效性是有限的是参考性质的,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统计实际碰撞事故时车辆的保护效果,这是因为实际发生的汽车碰撞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碰撞时的速度、碰撞的角度、碰撞的部位、碰撞时车内的质量分布情况等等都是千差万别的,汽车碰撞试验不可能完全精确再现这些情况故有效性有限;比如说碰撞速度吧,各国标准一般规定是在50Km/h左右,那么大于、小于这一速度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可惜我国在实际事故研究这方面做得还少之又少,还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而且,汽车的碰撞试验又是破坏性试验,耗资巨大,所以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这样,包括最著名的“Euro NCAP”在内的碰撞测试报告对汽车碰撞试验的结果都只能是提供一个参考值,只是个例,获得NCAP的高分只能证明在彼时彼情彼车的碰撞安全性,其代表性是有限的,而不是绝对准确的。

  第三、从设计上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还必须考虑适当的厚度余量来保证汽车的使用安全性。“现代的轿车设计从力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该柔软的地方就柔软,该刚硬的地方就刚硬,根据不同的受力状况,让部分车体在碰撞时起到吸能分散的作用,尽量减弱冲击力。”轿车车身设计主要考虑三个耐碰撞面,即前、后碰撞面和侧面的碰撞面。前后碰撞的保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和有效了,目前许多轿车的车身前部和后部,都设计出一定的碰撞变形区域和其它保护设施:通常前面都设置有较大的碰撞变形区域和高强度的保险杠,以承受冲击力,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更增加了前部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以尽量维护乘员厢的安全,其中碰撞后发电机下沉技术也是能有效减少冲击的方法之一;车后面也有作用相同的结构,但防护程度没有前面那么高,因为通常发生后面撞击时,两车的相对速度等于两车速度之差,而两车前端迎面碰撞的相对速度是两车速度之和,两种情况产生的撞击力大小差别很大(这就没有考虑到倒车时发生碰撞的情况,如果车身钢板较厚的话,无疑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护)。侧面碰撞上的安全水平就差多了,在侧面碰撞中,轿车车身允许碰撞变形的余地很少,因此只能采取加强侧围和车门的耐碰撞能力,虽然可以增加防撞杆和侧梁等,但这时“厚”者当然有更大的优势;再如上面介绍的第三个例子,发生侧翻、翻滚或受到从上而下的挤压(如大型集装箱汽车侧翻时对经过它旁边的小车的重压,如果车体用材薄了,不能保证足够的刚性,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这是特例但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由于目前的汽车车身设计多为承载式,结构上其抗压能力较差,这种情况下“厚”皮车的高刚度当能够更大限度地保护车内乘员。还有,如果车身薄了一碰就瘪,修理费用也是不容小觑啊;有人肯定要说,我们“薄”皮车用的是高强度钢板啊,要达到相同的强度是不需要那么厚的,请注意我的前提是用同种材料比较。

  第四、从防腐性能上看,厚比薄好。这个很简单,比如在某环境下汽车钢板的腐蚀速率是0.6mm/a(这个取值并不大,工业环境中完全可以大于1mm/a,汽车大多数也工作在类似工业大气的恶劣环境之下),10年后,厚度为6mm的“薄”板车已经穿孔了,而厚度为10mm的“厚”板车还能保持一定的刚度,你总不希望你的车用了几年以后就到处是洞了吧,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了。

  “厚”皮车相对来说更皮实可靠更经济

  前面我们说到汽车设计在往两个方向走,“厚”皮车由于其设计上的优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更皮实可靠,长春生产的某款车就靠这“皮实”两字红遍了大江南北,在出租车中的份额很大,用户特别是用车特“狠”是出租车司机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的选择应该很有代表性,由于“皮实”节约的修理费和延长的使用时间怎么也能把那点比“薄”皮车多花的油费给抵消了吧。

  同时,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也值得置疑,虽然目前电子产品的开发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不过由于电子器件先天的不足,在机械性能上电子产品同机械零件相比通常还比较“娇气”,很简单,比如一颗螺丝钉你可以随便踩,可发光二极管你去踩一脚试试,还能发光才怪了;因为汽车的工作环境通常是比较恶劣的,所以我们很有理由置疑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应该少用不实用花哨的电子配置,花哨能否带来真正的使用便利性?很好笑的是看见某某车的顶极款配置了华而不实的DVD导航系统,不知这一系统在我们的边远山村还能不能识路,或者在城建街道改道时还能不能老马识途?而要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切实增加汽车安全性上面,这似乎看起来是技术的倒退,可是别忘了,最适用的最安全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汽车再好也上不了树,可七、八岁的小孩光用手却能爬得不亦乐乎,小孩的手有什么技术?这个解释怎么样?当然,少用电子配置并不是不用,类似ABS、EBD等等在保证汽车安全上还是非常有用的,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厚”、“薄”皮车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还有人要说了,你说“薄”皮车那么不好,怎么人家在美国的销量那么好呢?这个很好解释,关键就在其“价格”上面,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网络通达世界各地,美国各种汽车的售价自然是很容易比较的,同类的“薄”皮车比“厚”皮车通常要便宜1/3之多,我在这里就不举例了,这一价差是非常有诱惑性的;这就好比鸭梨比贡梨要便宜得多,可人家毕竟也是梨子啊,省省钱多吃几个也无可厚非,可事实上在中国鸭梨和贡梨的价格是一样的呢?您看怎么选择?

  综上所述,“厚”此“薄”彼有定论了吧,当然,这些都是从被动安全性出发所做的预防措施,最关键的还在于驾驶者自身,朋友,安全胜于一切,相信你应该有自己的主意了吧。 摘自:车盟网

 

大家正在看
发表于 2007-4-13 2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11-24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