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被曝系由皮革下脚料制成。在毒胶囊未被媒体曝光之前,这些毒胶囊不但可以在悬挂有“两证一照”的正规药店买到,甚至还有可能是正规医院给开的处方药,因为这些毒胶囊都来自正规厂家。
老酸奶的“明胶疑云”还未澄清,央视近日又曝光了一则毒胶囊含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报道,这些毒胶囊被曝系由皮革下脚料制成,修正药业等9家药企卷入这场毒胶囊风暴之中。
一粒粒小小的救命胶囊,如今它却成了患者的夺命胶囊。这让我们患者情何以堪?如果说药品真假可以辨认,那么毒胶囊呢?在毒胶囊未被媒体曝光之前,这些毒胶囊不但可以在悬挂有“两证一照”的正规药店买到,甚至还有可能是正规医院给开的处方药。因为这些毒胶囊都是出自正规厂家之手。假药来势凶猛,正规制药企业都操守不保,公众的用药安全谈何保证?究竟是谁给这些造假者开了“绿灯”?笔者认为,毒胶囊的大行其道与监管的松弛、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和造假者犯罪成本太低是相关的。
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此外,《中国药典》也明文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然而,这一系列的硬性约束,却似一纸空文。明胶厂明明知道工业明胶被胶囊厂买去加工药用胶囊,却见钱眼开,给钱就卖;胶囊厂明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业明胶,却为了降低成本,大肆使用违禁原料加工药用胶囊;制药企业,明明有药品质检员需对药品原材料把关,却也统统充当“睁眼瞎”,对空心毒胶囊视而不见。如果说药品质检员充当了花瓶成了摆设,那么当地药监局又有那些作为呢?
毒胶囊一路畅通无阻,我们是应将责任归咎于无良企业见利忘义、泯灭职业操守,但监管部门仍然难脱不作为之嫌疑。因为,这一事件又是媒体率先曝光后民众才得以知晓。显然,胶囊药品铬含量超标与监管的松弛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事发前当地监管部门重视,各项常规抽检何以检不出如此严重的问题。
明胶是生产药用胶囊的原料,据报道称,合格的明胶需要三万多元一吨,而工业明胶只要两万多元一吨。或许正是这一万多元的差价,让那些不法分子不惜患者的生命危险而冒险,让药品中的铬含量超标20-40多倍。在这条非法利益链中,从工业明胶厂到胶囊加工厂,再到制药企业,他们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一个个在利润的诱惑下狼狈为奸。
显然,在有些人眼里,“造假”已成为一个“去道德化”的东西,或者是一条略带风险的成功捷径。即便某个造假者栽了跟头,那也只是一则吸引眼球的焦点新闻、某人“身败名裂”的小概率事件而已。这些年来,从“纸馅包子”到苏丹红再到瘦肉精,哪个不是在制造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杯具”?
此外,在国内造假者犯罪成本太低也是假药事件频发的一大诱因。按法律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同时,只有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意味着大部分的造假者是得不到重处的,因为大部分的假药不可能一下子吃死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想让所有的造假者都被处以死刑,只是,违法者违法成本太低,执法者打击力度薄弱,地方ZF及相关职能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助长这一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假药可辨,可这些毒胶囊怎么辨。因为我们很相信正规,只要是正规药店的药,只要是正规医院开的药,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厂的药,我们都会认为是真药,是好药,是能治病救命的药,并且深信不疑。好歹,现在公安部门已经对被曝光企业展开调查,虽然不知道“皮革明胶”的食品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但我们还是期望监管部门以负责任的态度,给公众准确的答案,并拿出铁腕的打击力度,该治罪的治罪,保护好公众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