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集团的前身是于1862年由清朝大臣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随着世事的变迁,她先后经上海、苏州、南京再迁移至重庆,距今已有145年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 长安的前身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了上海洋炮局,是为今日长安的诞生。 1865年,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将上海洋炮局迁至南京雨花台,扩建为金陵制造局。从此,金陵在李鸿章荫护下开始走上了振兴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舞台。 1884年,金陵制造局第一次制造出可移动的车轮式37mm 2磅后膛炮。该炮为架退式,有完善的炮闩,装弹简便迅速;制炮材料由青铜或铸铁改为普通钢或锰钢,提高了炮管的强度;炮弹也由球状改为长形,并附有弹带。这些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炮的射速和命中精度,大大胜过以往生产的前装炮。该炮试制成功后,即投入了批量生产。在中法战争中,金陵制造局生产的这种后膛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19世纪初,金陵制造局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枪——抬枪。所谓抬枪就是一把放大的单发步枪,是中国所独创,在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武器。当时在清军的各级部队中使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制式武器。也是金陵制造局的招牌产品之一。 1911年民国成立,金陵制造局厂名延用,1929年改隶兵工署直辖,改称为金陵兵工厂。金陵兵工厂以“ ”字为厂徽,不明就里的人常将它与德国纳粹党的党徽混为一谈。1935年7月工厂将标志反转改为“ ”字标志,与佛教的图样一致。有人说它代表佛心,是一个幸运和祥和的象征,也有人说这一改向有反纳粹的意思。 1937年时,“八 .一三”上海抗战事起,日机屡次轰炸首都南京,兵工厂也被炸数次,器材人员均有损失。12月1日,厂长率领员工全部撤离南京。西迁之金陵兵工厂,于1938年3月1日在重庆市江北簸箕石复工。改称第21兵工厂,21厂信箱号码为重庆37,代名宁和号,工厂标志沿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同年的8月13日,即上海”8.13”事件,日本占领上海,直逼南京,日机每次空袭南京,都经过金陵兵工厂上空,并屡次在此低飞盘旋。8月19日,药厂遭日机轰炸,9月24日,南京市水塔遭敌机轰炸后,金陵兵工厂的子弹厂(300多人)奉命西迁重庆南岸铜元局。工厂西迁,厂长李承干等对新厂址的选定颇为踌躇。后经胡选之先生的介绍,价购了位于重庆江北陈家馆簸箕石的裕蜀丝厂全部20亩基地作为工厂厂址。因区域狭小,又加佃了邻近的火柴厂、黄氏小学等土地30多亩。 1938年3月1日,工厂召开庆祝大会,宣布恢复生产。同时,奉兵工署之命,工厂厂名更改为第21兵工厂,对外保密则称重庆37号信箱或宁和茶社。这时由南京陆续来到重庆的员工已达1044人。工厂又新招了一批职工,接着从南京来的员工又增加了60多人。4月,重机枪“打响”,并出产40挺,工厂西迁为抗战最后的胜利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抗战胜利后,厂长李承干不满国民党打内战,再三执意辞职,1947年2月兵工署署长杨继曾终于批准他辞去21厂厂长职务。厂长职务由俞濯之升任。新老厂长在1947年3月15日进行了交接。
军转民第二次创业 1957年第一次军转民时期,重庆军工厂在部里要求下开始试制国内第一辆军用吉普车。 1958年5月生产出第一辆样车,并进行了2.5万公里道路实验,当年共生产38辆,命名为“长江牌”46型吉普车。该车重1150公斤,最大载重量440公斤,乘员6人,4缸4冲程气化器式水冷发动机,排量2199毫升,最高时速115公里,100公里油耗13.7升,最大爬坡度30度。 1959年,“长江牌”46型吉普车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到1963年累计生产“长江牌”46 型吉普车1390辆,并部分装备部队。1963年底停产,产品及技术资料同时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 在将第一次军转民时期生产的“长江牌”46型吉普车技术转给北京吉普车厂以后,军工厂又转回了自己老本行,直至1981年,军工厂又开始了第二次军转民创业。
第二次军转民创业。 1981年,工厂通过对重庆、杭州、上海、安徽和广州等省市为期四个月的调研,得知国内微车生产均处于开发阶段,用户迫切要求小吨位、低油耗、性能先进的微型货车、面包车和小轿车进入市场。经过购回的一辆铃木样车及收集的英、法、德、日等13种微车资料摸底分析和方案论证,选定了日本铃木牌ST90K微型汽车作为开发汽车产品的基本车型。技术人员从1982年1月开始测绘工作,并于当年7月基本完成测绘设计任务。1983年12月,工厂生产出样车8辆,通过道路试验表明样车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1984年7月,工厂根据兵器工业部和重庆市关于组织微型汽车协作生产的精神,加入到生产发动机的行列。工厂接到任务后,通过考察、学习,完善图纸资料。并于当年11月开始试生产,12月30日总装成功三台样机(二台为日本件,一台为国产件),12月31日对国产件样机一次点火成功。 1990年11月,原456厂举行长安·铃木友好合作六周年庆典。六年来,长安铃木开发14种长安牌微型汽车系列产品,累计生产达50000辆,产量、质量、数量名列全国同类产品前列,带动近30家国营和地方企业扭亏为盈。长安牌系列微型卡车和面包车的国产化率分别实现93%和86%,质量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等品。原456厂也因此被兵器工业总公司称为“中国兵器工业实行军转民少有的成功范例”。 1993年6月8日,中日两国三方合资17000万美元成立的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在巴县渔洞镇隆重奠基。这是中、日两国合资生产微型轿车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合资三方分别是中国长安机器厂、日本国铃木株式会社、日本国日商岩井株式会社。 长安奥拓牌微型轿车是原456厂,以“技贸合作”方式引进日本铃木株式会社生产技术开发的支柱民品,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重点发展项目。该车从油耗、售价等诸多方面与其它轿车相比具有绝对的竞争力,大量进入家庭非常合适,有“民众轿车”之称。 1993年10月,原152厂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达成合营协议。这是工厂第一次与外资进行合资经营。两方合资组建“江陵金狮发动机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以生产各型汽车发动机为主,并且有多种经营的功能。 1995年,原长安机器制造厂和原江陵机器厂联合组建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月1日正式合署办公,成为中国第一家“机车一体化”企业。 事实上,长安“军转民”之后,除了特种机器制造之外,在民品上,当时的长安公司有着获得国家各项奖励称号的“三驾马车”:微型汽车、三牙牌石油钻头和虎头牌运动猎枪。后来之所以仅仅保留微车这一产品,长安人解释为出于对汽车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明智判断。正是这样一种抉择,为长安集团在做强做大的道路上一路飞奔打下坚实基础。 1998年9月,随着“一个动力,五大工程”战略思路的确定,长安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实施经营变革,推进管理创新,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态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出,真正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系列化的健康发展道路。1998年也成为长安集团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从此,一种“进则生、停则衰、退则亡”的危机文化在长安内部推广开来,长安人也从“温水青蛙”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靠着一股与危机抗争的决心,长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飞跃。 1999年,长安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5万辆。2000年,长安汽车年产销量突破20万辆。2001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微车行业产销量率先突破百万辆的企业。同年底,长安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重庆市、国防系统第一家“双百亿”企业。2002年,也就是长安建厂140周之际,长安产销汽车双双突破30万辆,较3年前产销15万辆的规模翻了一番,成为国内仅有的4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汽车企业之一。2004年,“3年再造一个长安”提前一年成功实现,长安汽车产销规模再次翻番。2005年11月11日,长安汽车第3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长安发展壮大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六年来,长安汽车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1年长安汽车累计投放市场达100万辆,2005年第300万辆长安汽车在重庆渝北长安汽车制造厂隆重下线,2007年累计投放市场的长安汽车将达到470万辆。从100万辆到300万辆,再到470万辆,6年时间长安汽车的市场投放量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
近年来,长安集团先后引入世界500强的李尔公司,成立长安李尔;引入日本铃木,成立长安铃木汽车公司;实施东扩战略,成立南京长安,建立东部生产基地;实施北上战略,相继成立河北长安和河北保定客车,确立中原战略,组建江铃控股;联盟IBM等,成立亨格信息公司;联手民生,打造长安民生物流。2001年4月,长安集团与福特公司正式联合组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掀开了长安汽车发展新的篇章。2003年10月,与福特签署扩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追加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提高双方合资公司的产能。2006年3月,引进日本马自达汽车,长安福特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嘉年华、雨燕、蒙迪欧、福克斯、马自达3、天语、沃尔沃S40等众多车型的相继投放市场,为长安集团不断注入市场活力,新年将至,正在热销的蒙迪欧致胜和即将投放市场的新雨燕、马自达2更是引起市场热烈反响。 此外,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发动机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工厂的相继投产,也为长安集团提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862年“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上海洋炮局(长安的前身)至今,长安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太多的兴衰荣辱和跌宕起伏。由弱到强,从小至大,如今的长安已不再是以前单一的特种机器制造企业,而是在传统特种机器制造和在汽车两大主业的基础上,集房地产、酒店、物流、IT、汽车电子等板块在内的大型集团公司。长安集团现共有资产300多亿元,拥有重庆本部、南京长安、河北长安、江铃控股四大汽车生产基地,10个汽车制造厂,两个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和两个特种机器制造厂以及众多控股公司。员工总数已逾4万人。
从06年开始,长安集团先后推出自主研发的长安奔奔、长安之星二代,长安杰勋、陆风风华等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长安还计划自主开发大型豪华客车、城市SUV、中高级轿车、城市跑车、重型卡车等高附加值车型。
在产能布局方面,长安集团已形成“西南、华东、华中、华北”四大生产基地。其中西南基地包括集团本部、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长安工业园等,到2010年,重庆基地将形成年产17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成为长安集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汽车的重要战略中心;华东基地包括南京长安、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发动机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第二工厂等,具备年产汽车40万辆,年产发动机50万台的生产能力;华中基地以江铃控股为主,拥有陆风、JMC和全顺三大品牌,是中国轻型汽车行业的领跑者,未来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华北基地包括河北长安、河北保定客车,作为长安集团的主要出口基地,其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巴基斯坦、叙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年生产汽车30万辆的能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十一五”期间,长安集团将累计投入60亿元人民币用于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自主创新“长安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先导型企业的建设步伐,集中打造7个轿车平台、5个微车平台、3个全新发动机平台,加快推出一系列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和发动机,为2010年整体目标的实现铺平道路。
长安集团副总裁、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林向记者介绍,按照长安的最新规划,到2010年,长安的汽车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包括60万辆微车、60万辆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和80万辆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产值收入将达千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安制定并开始实施“三行动一工程”,即“亮剑行动”、“雷霆行动”、“超越行动”和“管理及人力资源提升工程”。 “亮剑行动”以微车发展为主要内容;“雷霆行动”主要针对长安自主轿车;“超越行动”则明确长安特种产品、房地产、物流、IT、汽车电子等5个板块的发展规划目标,并使这些领域总产值在2010年达到100亿元。“管理及人力资源提升工程”致力于在长安集团内部建立聚焦于战略、客户和竞争标杆三方面快速高效的执行体系。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8-1-9 23:0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