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品更安全 盘点因维权而催生的新政新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又是一年“3·15”,回顾过去的一年,有哪些新政新规是靠百姓的维权催生的?在此,我们梳理出一年来有关餐饮的新政新规。关键词:瘦肉精
事件回放:去年“3·15”特别行动报道中,曝光了河南某些地区用“瘦肉精”喂出“健美猪”,并且混过当地监管环节,堂而皇之地进入到双汇这样知名企业,并流入了市场。
危害:瘦肉精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经过口服非常容易被胃肠道吸收。长期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人体会产生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催生政策: 2011年4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并提出七点要求,加强养殖场户指导;强化对生猪经纪人的监管;瘦肉精的检测与产地检疫同步实施;强化市场准入;强化瘦肉精案件的查处;加大抽检力度;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众举报。
关键词:塑化剂
事件回放:2011年4月,中国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其中含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规模之大、涉及产品之多,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立即禁止采购和使用广东省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生产的香精产品。
危害:塑化剂是饮料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摄入过多塑化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对心血管危害风险最大。
催生政策: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临时限量值。另外,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起草制定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
关键词:地沟油
事件回放:2011年6月底,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被揭开,至此,民间流传的地沟油产业链得到官方证实。调查发现,天津、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同年9月,随着公安部发布的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全面证实。
危害:地沟油是一种餐厨废弃垃圾料排放的衍生物,因为使用过,一般其中都含有有害成分,流向餐桌二次利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催生政策:2011年10月,由卫生部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始对地沟油检验方法进行研究论证,并第一次针对地沟油检测向社会征集方法。同年12月,卫生部制定了《餐饮业卫生规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就餐饮业选址及环境、加工经营场所、加工操作等方面基本卫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去向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关键词:勾兑
事件回放:海底捞饮料的“勾兑门”、味千拉面的“骨汤门”、 肯德基的“豆浆门”……多家品牌餐饮店都相继在去年七八月份被消费者曝出骨汤、饮料等餐品为勾兑,并且还涉及到虚假宣传。这些事件令不少餐饮行业大佬颜面扫地。
危害:餐饮企业虽然都承认了勾兑的事实,食品专家也纷纷为勾兑食品的安全性正名,但令消费者愤怒是餐饮企业的刻意隐瞒。
催生政策:2011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实施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规定餐饮服务单位明示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等餐饮服务的提供者,并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还要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
关键词:金葡菌
事件回放: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通报了速冻产品行业的两只“领头羊”思念和三全,检出某一批次水饺含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年11月在南京,湾仔码头产品中的上汤小云吞被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三大知名品牌速冻食品的全部“落马”,令喜欢食用速冻水饺的消费者大为汗颜。
危害:金葡菌是一种常见致病细菌。金葡菌过多就会产生肠毒素,这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进入人的胃肠后会作用于神经受体,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急性胃肠炎病症。
催生政策:2011年12月21日,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卫生部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速冻食品行业“新国标”正式施行。“新国标”中金葡菌的含量由原来的“不得检出”改为“限量检出”的改动遭到了舆论质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