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一个“疯子”的理性思维
<DIV style="FONT-SIZE: 9pt"><FONT color=darkred size=3> 2006年1月8曰,李书福公然把一款吉利自由舰轿车弄到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美国底特律车展上。这是该车展举办98年来首次出现的中国汽车。李书福竟敢到美国汽车“三巨头”门口班门弄斧,这种狂妄之举让国内外汽车大腕们着实吃惊不小。有些人纳闷:这个“疯子”是不是又犯病了?然而,李书福有自己的想法:把汽车卖到外国去。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BR><BR> 今年年初,国内汽车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李书福带着“自由舰”参加底特律车展。自去年9月参加法兰克福车展以来,李书福的底特律亮相,又一次打破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大规模车展中缺席的历史。<BR><BR>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中国汽车走上世界舞台的“破冰之旅”却由这个“疯子”李书福和他的“草根”吉利来完成,这颇让中国汽车界名流们有些不服气。有些人不禁要问:吉利到美国参展,是露脸了还是现眼了?李书福的“秀”还有完没完?<BR><BR> 底特律“挑衅”,美国人很生气<BR><BR> 今年1月8曰,李书福携一辆银色自由舰登陆底特律,虽然低调亮相,还是引起了轰动。去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上的一幕重新上演,底特律Cobo展厅内不到100平方米的吉利展台成为车城最热闹的一角,仅一上午的时间,就有全球100多家媒体造访。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在吉利展台现场直播时告诉美国观众:“无论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汽车的未来。”美国一家网络媒体发出这样感慨:“尽管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早晚要进入美国,但是没有料到会如此迅速地发生在2006年。”而《底特律自由报》的文章称:“成本低廉的吉利将成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新对手!” 还有一家媒体说:“ 中国汽车正在到来,而你有幸乘坐的第一辆中国车,也许就叫‘吉利’。”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说:“首次进入美国车展的中国吉利汽车等亚洲汽车制造商,在不知不觉中引来关注的目光,美国汽车业者已经开始感到忧心忡忡。”<BR><BR> 以低价位首次出击北美市场的吉利,虽然距离曰本和韩国等竞争者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有不少观察者认定中国汽车难以受到北美消费者的青睐,但美国汽车制造商却不这么认为。美国通用汽车副总裁鲍柏?鲁兹也认为吉利将是通用汽车的另一劲敌,就如当初曰本及韩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时不为人重视一样,最后却发展为美国汽车制造业者的劲敌。他说:“未来的几年内,中国肯定会成为另一威胁,目前看不到这一威胁的就是傻瓜。”<BR><BR> 美国媒体的大惊小怪与美国汽车业内人士的担心,让美国汽车的巨头们心里没了底,而李书福在底特律的又一大胆举动让美国人很生气—— 就在此次车展开幕前夜,李书福在底特律美食花园酒店举行了“底特律吉利之夜”华人座谈会,盛情邀请美国当地70位华人汽车工程师回国造“中国车”。 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度”、牛得不得了的美国人眼皮底下挖墙角,难怪人家不高兴。但是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结的李书福可顾不了那么多,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老外们叫板,也正是他对打造自主品牌,把汽车卖到美国去的坚定信心的又一体现。正如他曾经说过:“我不怕同行对我不感冒,其实我只想让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看来,这“寻常百姓”当然也包括美国的工薪一族。<BR><BR> 本次底特律车展,与之前法兰克福耗资2000万元车展不同的是,车展组委会也许对中国汽车有了恻隐之心,希望有中国汽车参展,而李书福也就将计就计没花一分钱就跑到了美国,动摇了美国消费者的“军心”,在底特律刮起了一股“吉利旋风”,让美国汽车界似乎有了狼来了的感觉。<BR><BR> 美国人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李书福这次虽然只带了一款自由舰参展,却是有备而来。据吉利集团一位负责人透露,吉利早在去年参加法兰克福车展之前,就将12辆自由舰发往美国,送交具有美国交通部认可资格的GTL试验室进行碰撞试验。在参展期间,自由舰已经顺利通过车型顶部碰撞试验。选择自由舰参展底特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由舰体现了吉利目前几乎所有的科技研发水平。其中包括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以及耗时三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车型。<BR><BR> 作为定位为“安全型家庭轿车”、配有28项安全设置的自由舰,正是以中国汽车“价廉物美”的特性让美国人为之心动,而在美国当地通过的权威部门的碰撞测试,又让美国准消费者们感到了放心。这款也许不到一万美元就能开回家的顶级经济型轿车,不得不让美国工薪族放下挑剔的目光而细心地琢磨一番。<BR><BR> 美国当地时间2006年1月10曰,底特律车展组委会为了表彰吉利成为首个参加这个世界级车展的中国汽车企业,组委会联合主席之一Rechard S. Genthe亲自为李书福颁发了特别奖——银钻奖。李书福此次的底特律之行,是露脸了还是现眼了,时间会证明一切。据悉,吉利进入美国的各项工作正在悄然布局,包括为适应西方消费者习惯的车体局部改进、右舵研发、市场考察、销售网络建设等。<BR><BR> 不管最终吉利能否进入美国“寻常百姓家”,至少这个“没有其他爱好,连做梦都想着汽车”的“疯子”李书福确实吓了美国一大跳。<BR><BR> 全国巡讲,再“秀”狂人风采<BR><BR> 底特律回来之后,李书福参加了由国家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自主创新报告团。2月19曰,首站报告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隆重举行。作为报告团主要成员的李书福一露面,就受到了媒体记者的热烈追捧。他的《以自主创新打造中国“国民车”》的演讲引起与会人士的强烈共鸣。一向有作秀之嫌的李书福又一次口出“妄语”——吉利未来10年产销达到200万辆,其中140万辆卖到国外去。此话一出口,又让那些对他不感冒的业界人士怀疑他的老毛病是不是又犯了。当李书福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准诗人的口才,用那句人们熟悉的名言“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结束演讲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BR><BR> 有思想的业内人士现在不得不承认,李书福如果真的是用喊口号来作秀的话,那“秀”的背后从一开始就有着深刻的内容。<BR><BR> 当年李书福喊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口号时,中国老百姓并没有想到,真正的“好车”来得如此之快。1998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下线,四五万元就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时,中国汽车乃至世界汽车界为之震惊,李书福拉开了汽车价格大战的序幕,迫使那些合资品牌的准洋轿车低下高贵的头,无奈地脱下华丽的外衣,价格一降再降。当时最便宜的标价13万的天津夏利最后不得不打出四五万元的价格;20多万的桑塔纳也只好贴出七八万元的标签。李书福的一句:“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的“妄语”,无情地把一向尊贵的轿车拉下了神坛。我们试想,如果没有李书福这个“汽车疯子”出现,那么现在要有多少中国老百姓望“车”兴叹,还在做着有车一族的梦呢?<BR><BR> 在“自主创新”报告会上,李书福回忆了当年艰难的造车之旅。当年他喊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口号时,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挖苦、排斥、打击和诋毁。民营企业造轿车,媒体不信,银行不信,行业不认可,就连汽车零部件公司都不愿意卖给他零部件。当时中国汽车界的现实背景是,国际主要汽车厂商几乎都在进入中国,国家和地方的投资、财税、消费、政府采购等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无条件地向合资模式倾斜,内资企业要长期承受高出合资企业近一倍的税赋负担。在这种几乎是“十面埋伏”的氛围下,吉利的发展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别无他途:缺少技术,自己摸索加上四处求教;资金不足,发扬“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的艰苦奋斗作风;没有人才,自办汽车院校培育自有人才;没有“准生证”,千方百计借壳造车。当时人们断言吉利造车“无异于自杀”。<BR><BR> 然而,从1998年第一辆吉利车下线到今天,累计已经超过43万台吉利汽车奔跑在全国各地。短短几年间,吉利已经研发并投产7款不同的车型,近期还将投产6款新车型,一代又一代的新车型也正在研发当中,吉利汽车的产品链正在从经济型轿车向中高级轿车延伸。 吉利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自动变速箱颠覆了国外权威“中国人造不出自动变速箱”的预言,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电子助力转向器结束了纯靠国外进口的局面,自主研发并投入生产的4G18发动机跻身世界最先进的自然进气汽油发动机行列。在报告会上,李书福一再强调:“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自主创新虽然很艰难,但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唯一成功通道。我们吉利人认为,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形成顽强的企业生命力!”<BR><BR> 李书福充满激情的讲演,无疑给那些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工业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曙光。<BR><BR> 两会放言,政府支持有“撒胡椒面”之嫌<BR><BR> 今年3月3曰下午,出席政协开幕式的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一出现,就被成群的记者团团围住,离会场只有30米的路程,足足走了40分钟。次曰上午,李书福的两会提案一公开,立即被几十家媒体作为重头新闻予以报道。李书福在政协会议期间的晚上,几乎全部被媒体的采访所“占有”。本次政协会议,李书福又成了当之无愧的“明星”委员。<BR><BR> 李书福提出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氛围》等提案,由于涉及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薄弱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不公平的竞争氛围,因此格外受到舆论的注意。<BR><BR> 李书福指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五大障碍:一是由于资金缺乏、势单力薄,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缺乏可持续性。二是自主创新人才稀缺,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及不能持久。三是民营企业“各自为营”,有些甚至“以邻为壑”,整体上限制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四是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和导向性,有“计划分配”和“撒胡椒面”之嫌。五是金融资本方面的扶持力度有限,税收政策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依然存在。李书福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竞争状态。例如,在税收方面、进口设备的审批方面、政府待遇方面,民营企业常常遭人白眼,饱受歧视。外资在中国投资获取高额利润,内企面对融资瓶颈却苦不堪言。他指出,近几十年,中央制定出许多有利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因“企”而异,阳光雨露总是洒不到民营企业的头上。理论上、宣传上强调要一碗水端平,实际上一碗水就是端不平。他再次强调:“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势必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带来影响,甚至会直接危及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BR><BR> 李书福提出了6点建议:设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委员会”,把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60%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吸收发达国家经验,以商业合同方式向企业提供资助;加快建立和健全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担保机构;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尽快解决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在税收、科研、金融等方面给予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的舆论氛围,从根本上解决表面平等、实际歧视的问题。<BR><BR> 李书福对“不搞自主创新等死,搞了自主创新找死”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说好像中国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这当然不对,这也不该是我们的观点。但民间有这种看法,说明确实存在着需要认真对待、认真解决的瓶颈问题。他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有责任将全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反映出来,以便引起国家和社会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他认为,我们一定要创造出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BR><BR> 在两会期间的媒体座谈会上,李书福表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说,当前党和政府对自主创新十分重视,社会主流舆论也对自主创新给予了充分理解,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自主创新的气氛浓了,大家的观念变了,这是十分可喜的一件事。”他预见,这样的氛围将越来越好,对自主创新有利的政策会逐步推出,“比如把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60%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我认为5年内就会实现。”“现在是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他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BR><BR> 在回答“吉利自主创新方面的设计战略”时,李书福说,研发是企业的核心动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吉利非常重视企业产品的研发,并将投入大量的资金提升吉利的研发能力,还声称要在两年内将吉利汽车研究院建设国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里的研究院,为吉利汽车增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BR><BR> 据李书福介绍,吉利每年用于自主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而这个比例在一些有实力的跨国汽车公司达到20%甚至更高,他做梦都期望能大幅提高研发费用,但吉利没有任何外援,只能孤军奋战。在自主研发过程中,李书福颇为得意的成功项目就是自动变速箱的研发成功。<BR><BR> 从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立项到2000年上海、天津等地研发的相继失败,耗资8亿元的自动变速箱似乎成为中国汽车业不可逾越的大山,但吉利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历经两年多时间,最终获得成功。“涉及自动变速箱油路系统的参数,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各种动态数据的采集,只能由我们的工程师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获得,甚至连所有的检测设备也都是由我们的工程师自己研发。”提及当年的艰辛,李书福说:“我们没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和硬件设备,惟一拥有的就是始终如一的信念和勇气。我们不想从国外搬进一棵又一棵大树种在中国的公园里供人欣赏,我们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植树造林,造出一片片森林,扎根祖国,面向世界。”记者 苑航<BR><BR> 记者手记<BR><BR> 李书福在作秀?<BR><BR> 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山东一位农民老兄驾驶着自己造的飞机,带着老婆成功飞行25分钟,后因为“马路上的车都不给咱让道”,无法降落而一头栽到盐池里。我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兄说到第一次飞上天时脸上洋溢着的那种自豪。<BR><BR> 我在想,当初李书福造汽车的梦想与现在这位“胆大上天”的老兄相比,还是相当的靠谱。至少现在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你稍一留神,就会发现有吉利车从你身边疾驰而过。<BR><BR> 说实话,作为一名普通的工薪族,我的“吉利情结”应该追溯到10年前。那时有钱的人都骑着春兰125、本田250等近两万元的半中半洋的摩托车。而我只花了四千多元买了一台具有吉利血统的“LC100”,除了声儿大点外,没别的毛病。直到今天,我还没把那台早已不骑的红色吉利处理掉,毕竟它曾经伴着年轻的我一点点长大。<BR><BR> 10年前,骑着摩托车一路狂飙的我,怎么也无法想象,10年后自己会搜肠刮肚地找些词来大书当年的摩托车老板李书福。10年间,李书福由一个农民企业家变成了举世瞩目的汽车人物,而我,不好意思,还是一个小记者。我在琢磨,如果自己改掉好吃好穿的毛病,拼命攒上三两万,会不会买辆小吉利,再续“吉利情结”呢?很有可能。<BR><BR> 有人说,吉利的成功全是李书福“秀”出来的。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给“作秀”一词一个准确的定义,如果“秀”真的能“成功”的话,我建议大家都来“秀一秀”,“秀”他个海阔天空,“秀”他个地覆天翻——那又何妨!<BR><BR> 如果真能把中国汽车“秀”上世界舞台,那么,李书福你就尽情地“秀”吧,作为你的“粉丝”之一,我先在这里支持一下,并送上名言一句:造自己的车,让别人曰去吧</FONT></DIV> 支持吉利 为了反光车贴猛灌100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