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5:26

<P>上清寺在哪里(九) <BR>   <BR>  “蹦”的一声响,那个身影手中一团火亮起来,映出一个老年人的面孔。一个沙哑的声音说到:“你们的打火机呢?” <BR>   <BR>  小敏在自己那把打火机身上也敲了一下,“蹦”的一声,却没有火焰。迟疑地说道:“你是?叔叔?” <BR>   <BR>  “请把打火机给我看看”老人要求。 <BR>   <BR>  小敏毫不犹豫地递上那只珍贵的打火机。老人举起来,在周围的灯火中查看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在夜色中,笑声沧桑而满足。 <BR>   <BR>  “哈哈哈哈,你是徐道士的后人吧,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你了,不容易啊。” <BR>   <BR>  “我姓徐,叫徐敏,老人家你是?” <BR>   <BR>  我和老曾站在一边耐心地看着,没有打扰。 <BR>   <BR>  “你是徐道士的侄女吧?这么年轻漂亮啊。我是你叔叔的好朋友,他去世已经十年了,唉。”箭楼平台上有一条长木凳,显然是老人带来的,他拉着小敏的手一起坐到凳上,一眼也不看我们。 <BR>   <BR>  “徐道士生前托付我一件事情,要我每年在他定的一个晚上,到这里来等人,不知道等的是谁,我答应他要等满十年,今年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啊。”老人说,语气中有无数的故事。 <BR>   <BR>  老曾悄悄告诉我,“每年不同时间接头,这种约定叫乱码接头,过去陪都时代的情报人员经常用这种方法联络和发报。”我点点头,没有说话。 <BR>   <BR>  “我父亲也去世了,他要我来找上清寺出家的叔叔,把打火机交给他,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敏很失落。 <BR>   <BR>  “上清寺出家?呵呵,这个说法有意思,孩子,你的叔叔要我凭这个打火机,把一样东西交给他的后人,现在去我的家吧。” <BR>   <BR>  老人拉着小敏的手站起来,向我们打个招呼。 <BR>   <BR>  “二位朋友是陪小敏一起来的吧,我受故人所托,要给这位姑娘一样东西,我家就在这旁边的金汤大厦,但家里狭小人多,不请二位上去了,请二位在这里等等她,几分钟就回来。”老人不由分说,一手拿起长凳,一手牵着小敏的手向通远门下走去。 <BR>   <BR>  小敏不好意思地向我摆摆手:“曾老师、大哥,对不起啊,我很快就回来。” <BR>   <BR>  我和老曾相视苦笑了一下,虽然我们都有许多疑问,但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 <BR>   <BR>  老人和小敏离去了,我递给老曾一只烟,“你老人家经历多,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BR>   <BR>  老曾说:“首先,那些记号一定是这个老头留下的,目的是给徐家的后人指路,但不想被无关的人搞明白。其次,她叔叔的遗物肯定不简单,我猜和民国时期的宝藏有关系。” <BR>   <BR>  “民国时期的宝藏?是指什么?”我在城墙的石头扶手上坐下来。 <BR>   <BR>  “在陪都时代,重庆是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中国最有钱最有权的人,都在重庆居住,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捞钱的机会太多了,很多级别稍高点的人,都有不少财路。可以讲那时候,起码中国的几分之一的财宝都藏在重庆。” <BR>   <BR>  “重庆解放的时候,国民党败退得非常快,解放军进城,国民党只能坐飞机逃跑,级别不够的人,包括一些高官的副官、待卫,都没有资格上飞机,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失散在重庆城里。所以一直有传说重庆城里许多地道中,埋藏着数不清的民国宝藏。”老曾扶着城墙,向远处眺望。 <BR>   <BR>  “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和这个有没有关系?”我问。重庆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惊险故事,说是国民党撤退出重庆前,在重庆挖了许多地道,放置了炸药,想把重庆城炸掉。 <BR>   <BR>  “那个故事是瞎编的,重庆城这么大,是炸不完的,写故事的人是一个外地人,不了解重庆历史,重庆是有许多地道,但绝大部分并不是国民党挖的。” <BR>   <BR>  “一九三几年的时候,潘文华市长是一个喜欢搞城市建设的人,他请德国人来设计了重庆市的地铁,就开始在重庆地下施工,后来因为财力不足,中途就停下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用来做为防空洞。所以重庆老城周围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非常多。” <BR>   <BR>  我问:“现在重庆的轻轨应该用上了这些地道吧?” <BR>   <BR>  “是用了一部分,但三分之一都不到的。”老曾吸了一口烟,“重庆的地道大的大,小的小,已经有近三千年历史了。你知道秦国的张仪吧?” <BR>   <BR>  “张仪,我知道,是墨家的知名人物,他用‘连横’策略帮助秦国打败六国统一了中国,《鬼谷子》那本书就是他写的。” <BR>   <BR>  “不错,不过他有另一个身份许多人不知道,他曾经做过江州太守,就是那时的重庆市长。重庆最早的古城墙是他修建的,而且”老曾向我挤了一下眼睛,卖个关子,“你应该知道墨家有三样绝学天下无敌,猜猜张仪为重庆留下了什么?” <BR>   <BR>  提示那么丰富,我当然猜得到:“墨家三绝学,是兵法、攻城术和机关术,你的意思难道是张仪在重庆驻守时,留下了装着机关的密道?” <BR>   <BR>  “对了,有野史讲,张仪富可敌国,他把不少财产留在重庆城里,只是谁也不知道在哪里。我研究过重庆非常多资料,还没有找到头绪。” <BR>   <BR>  “从张仪时代,到陪都重庆,诺大一个重庆地下,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大宝库啊。”老曾轻弹着烟灰,烟雾在夜色中飘然消逝。 </P>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6:14

<P>失踪的上清寺(十) <BR><BR>小敏还没有来,我有点担心了:“老曾,你觉得那个老人和小敏她家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BR><BR>“这个只好等小敏来讲,但那个老头可不平常!”老曾眼睛突然一亮,“你注意到没有,那个长条板凳?” <BR><BR>我还真没有留意。 <BR><BR>“我的鼻子很灵,闻到那个长条板凳有特殊的香味,象是沉香木。沉香木,是能沉在水里的木头,古时很多人用来做兵器。重庆长江三峡一带,从古到今,经常有人在水底打捞沉香木换钱,这种木头在水中泡了几十数百年,都不会腐败变质,非常贵重。所以,我觉得那板凳有两个地方很不简单,你猜猜看?” <BR><BR>我明白了:“那条板凳如果真是沉香木做的,应该有至少30斤重,一般人一只手是拿不起来的,那个老人家一只手拿起好轻松!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谁愿意用如此昂贵的木材来打这么一条形状普通的板凳!” <BR><BR>“是啊,重庆数次大移民,民间藏龙卧虎,这个老头,让我想起一个叫安道士的人。”老曾一拍大腿:“对了!我晓得了!小敏找的上清寺,可能是这么回事情!”老曾兴奋不已,我则摸不着头脑。 <BR><BR>“安道士是一个有名的异人,如果活到现在,应该快100岁了,解放碑较场口长大的老重庆,没有不知道他的。 <BR><BR>他解放前是国民党一个大官的警卫,武功高强。国民党撤退后,他留在了重庆,出家在较场口。较场口建设公寓背后,原来是一个关庙,那条街就叫关庙街,安道士就住在关庙里面。 <BR><BR>由于身份特殊,安道士解放初期每天去统战部上班,帮统战部做通讯员,工作是送信。统战部就在现在临江门附二院的代家巷旁边,做道士只是安道士的兼职。 <BR><BR>我从小经常看到他在路上走,那时他的腿已经瘸了一只,传说是比武受伤造成的。他每天早上拄着一根象玻璃杯那么粗的大铁棍从较场口走到临江门,又从统战部带信出来,穿越解放碑把邮件送到各个与统战部有关的部门。 <BR><BR>他拄的那条大铁棍,只怕有80斤重,我们小时候都害怕他。现在想来,那条铁棍并不是帮助他走路的,而是平时练功的方法,刚才那个老人随身带板凳,可能就和安道士的武功是一种路数。” <BR><BR>“那安道士又和上清寺是什么关系?”我不解。 <BR><BR>“上清寺在清末时,里面有不少武功高强的道士,一些有钱人还送自己孩子去道观学武,上清寺大约在30年代失火烧掉了,后来那里就变成了一个面粉厂,以前那些道士因为没有道观,就回家修行,据说安道士的师傅就是从那个寺出来的。” <BR><BR>我奇怪地问:“重庆的老君洞不就是一个著名的道观么?为什么那些道士不去那里修行?” <BR><BR>“老君洞,呵呵,那个时候太远了,其实安道士后来也去了那里。文化大革命时,安道士失去生活来源,就去老君洞挂单,一直到他去世。以前我常去看他,他鹤发童颜,就象一个老神仙啊。” <BR><BR>老曾接着说,“上清寺那帮道士分散在重庆隐居,后来重庆解放,有不少国民党的警卫官和保镖向这些人拜师出家,安道士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师付就在关庙附近住。” <BR><BR>“明白了,小敏的爷爷说他叔叔在上清寺出家,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庙,而是跟着清寺出来的这些道士修行吧?”我恍然大悟。 <BR><BR>“很有可能。如果那个老人是安道士的徒弟,那小敏的叔叔可能也是安道士的弟子之一了。”老曾把烟头丢到垃圾筒里,转身说:“那些出家的警卫,身边都有一堆故事,解放前他们守卫他们的长官,解放后,他们守卫历史的秘密。” <BR><BR>“大哥,曾老师!”小敏气喘吁吁地向我们跑过来,很兴奋地抱着个盒子,自己的坤包则在背上一甩一甩的。 <BR><BR>“叔叔给你的东西拿到了?”我问到。 <BR><BR>“是啊,还给我聊了一些叔叔的事情。”小敏喘够气,问道,“我们现在去哪里呢?这个盒子想请你们帮我研究一下。” <BR><BR>还好五一期间不上班,我想,一晚上没有睡觉,居然都没有困。老曾插嘴到:“到我家去嘛,我一个孤老头子,房子太大了,缺点人气。小姑娘如果信得过,可以住我那里,免得花钱找宾馆。” <BR><BR>我说:“好啊,听说你那里藏书万卷,正想偷几本回家看看呢。小敏,怎么样?” <BR><BR>“好啊,快走快走,大哥你帮我拿包。”小敏总是无忧无虑。 <BR><BR>天色已经有些发亮了,清洁工在开始打扫通远门,一些路边的小餐馆已经亮灯准备早上的餐品。 <BR><BR>沿大街向上走300米,就是抗建大厦,老曾的家就在上面,不知道小敏抱着的盒子,将开启一段什么样的尘封往事?</P>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7:04

<P>失踪的上清寺(十一) <BR><BR>盒子里,空无一物!<BR>怪不得走路的时候,盒子没有响动。难道是高爷爷打开过,拿走了里面的东西?我不愿意那么想。<BR><BR>我和小敏一下都傻眼的时候,老曾却一点也不意外:“这么容易打开的锁,还有东西才是奇怪的事情啊。”他掏出一只放大镜,捧着盒子左看右看,毫不着急。<BR><BR>“来看看,这里有一个小眼”老曾指着盒子上盖边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这是一个机关,盒子盖的厚度不对头,你们没有发现?”&nbsp;<BR><BR>果然,盒子上盖部分显得很厚,和盒子的重量并不匹配。<BR><BR>“我的一个老朋友,文革时被抄了家,80年代平反后,要求政府帮助找回失物,找了很久,在现在若瑟堂的仓库里面,找到他家的一个首饰盒。打开后,里面当然什么都没有了,但那个朋友拿出一把铁丝一样的钥匙,一捅,上面盖子打开出一个夹层,里面放满了珠宝,当时政府的工作人员都看呆了。”老曾转身看着小敏:“你家里有象铁丝样的钥匙吗?”&nbsp;<BR><BR>小敏一呆,从颈子上取下一个项链挂着的饰物,那是一个象笔筒样的金属小圆柱体,小敏拧开柱体,里面有三厘长的一段铁丝,弯弯曲曲,顶端还有齿,“这个是我小时候就挂着的,爸爸说这是不能丢的吉祥物。”&nbsp;<BR><BR>老曾接过来:“各位,演出开始啦!”向那个小孔里一捅,“啪”地一声,盒子盖掀出一个夹层,夹层里放着一叠发黄的纸!<BR><BR>“哈哈哈”老曾笑道,“这才是你爷爷、爸爸和叔叔两代人留下的东西啊!就算盒子里曾经有过什么,肯定都没有比这几张纸更有价值!”<BR><BR>小敏急不可耐地去拿这些纸,老曾手一挡,递给她一双白手套,说:“应该用这个。”小敏不好意思地笑了。 <BR><BR>老曾移开茶几上的东西,铺上一层报纸,让小敏把那些纸小心分开,展在桌面上。 <BR><BR>大约有十多页,清一色全是图纸,有些图纸上好象是密宫的路线图,几乎每个密宫的尽头都标着一个阴阳符号,但图纸上都没有字。<BR><BR>“藏宝图?”我对小敏讲,“你家留下的东西是一堆藏宝图,老曾早就想到了!” <BR><BR>老曾拿着图纸,一张张地看,“呵呵,有图未必有宝,有宝还未必能挖,这些图纸上没有文字标注。一时看不出个名堂,够得想的,收好这些东西,睡一觉再商量吧?”老曾说。<BR><BR>是啊,我也困了,窗外已经亮起来,车辆来来去去的声音已经响起。小敏的眼睛通红,这一夜够她折腾的,却还有些不情愿,经不起我和老曾做工作,她才同意休息,把图纸收进铜盒里。<BR><BR>老曾打开给儿女们留的卧室安排小敏住,自己住大卧室,我不愿意住另一间长期无人的房间,选择在客厅睡沙发。本来还准备洗澡,一倒下就睡着了,一堆奇怪的梦不断在眼前变幻着。<BR><BR>突然,一阵凉风把我惊醒,窗外的光线照进来晃得我难以睁开眼睛,模糊看见一个人影站在我的面前,提着一把亮闪闪的刀,向我弯下腰来,一个声音说道:“买了点菜,是做回锅肉,还是盐煎肉?”<BR><BR>“曾老头,你吓死我老。”我回过神翻身坐起,打开手机看时间,已经是中午11点过了,“听说你做的菜一流境界,做啥子都可以,我给你打下手。”&nbsp;<BR><BR>我们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一大砣鲜肉煮了个半熟,香味扑鼻,老曾熟练地切着肉片,菜刀上下翻飞,一片片的肉倒下来,排列得整整齐齐,而且厚度极其整齐,让我赞不绝口。<BR><BR>老曾对我讲:“一会小姑娘起来,问问她的意思,如果愿意让我们帮忙,我们就把那些图纸整理一下,我起床前想到三种办法,有可能找到哪些图纸所在的地方。” <BR><BR>“好啊,好啊!”背后小敏的声音响起来,估计是被肉的香味勾起了床。 <BR><BR>“我在重庆就你们两个朋友,亲人也没有了,高爷爷说他心愿已了,不再过问尘世中的事情,更不想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东西。”小敏说话的样子有点可怜兮兮,“不管有没有财宝,都想和你们一起找,没有比这样过假期更刺激的事情了啊。”&nbsp;<BR><BR>几张毫无头绪的图纸,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重庆几十年天翻地覆的变化,找寻她祖上留下的东西谈何容易!但是,的确没有比这更刺激的事情了。 <BR><BR>我逗她:“找到值钱的东西,是献给国家,还是倒卖了换钱啊?” <BR><BR>小敏咬着嘴唇,考虑了一下:“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点财是可以的嘛,哪个女孩不想买点化妆品和名牌包包呢?反正我一个人找不到,找到大家一起分。”&nbsp;<BR><BR>“我年龄大了,不象你们年青人那么着急,一会吃过饭,我们先慢慢研究一下图纸。”老曾嘴上说着,手上不停,一锅香喷喷的回锅肉炒了出来。 <BR></P><!--回复内容结束 -->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8:16

<P>失踪的上清寺(十二) <BR><BR>在老曾的家里吃饭是一种享受,五月初的重庆,不热不冷,三个人在晒台花园上狼吞虎咽,还有一堆悬念下饭。 <BR><BR>小敏换了一身衣服,短袖衬衣和一条长裙,长头发披下来,突然显得有些女人味,当然,除了她吃饭的动作。 <BR><BR>“你什么时候假期结束?”我问小敏。 <BR><BR>“才炒了老板的,准备换个工作,可以多玩几天呢”,小敏满不在乎,“说不定就留重庆了。一边工作,一边找那些宝贝,才是真正的人生。” <BR><BR>我和老曾笑起来。 <BR><BR>老曾说:“要搞清楚那些图纸,你得把家世尽量多地告诉我们。” <BR><BR>“行啊,只要不问我感情问题,其他都可以。”小敏摆出答记者问的派头。 <BR><BR>由于小敏所知不多,我们一边问,一边启发,加上猜测,总算弄清楚一点眉目: <BR><BR>小敏的爷爷解放前学建筑,中途辍学参军,具体做什么不清楚,我们分析,他很可能是在重庆的警察局里,做了徐中齐局长的卫兵。解放后,他没有跟国民党去台湾,而是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重新成为一名建筑师。重庆解放初期的十大建筑,有可能留下了他的痕迹。 <BR><BR>据高爷爷讲,后来在一些左倾运动中,小敏的爷爷由于历史问题被打成右派,在重庆扫大街,大约在67年重庆武斗的时候,死于造反派的流弹。 <BR><BR>小敏的叔叔在70年代出家,和高爷爷成为道友,但并不清楚出家修行的地点。小敏的父亲在70年代下乡,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考到上海学建筑,然后在上海定居下来,小敏的母亲是他父亲的同学,在生下小敏时,难产去世了,小敏跟着父亲长大,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叔叔,直到父亲今年初患癌症。 <BR><BR>理完这些头绪,老曾开始讲他的判断: <BR><BR>“你爷爷那个年龄和身份,不可能和孔二小姐搭上线,这个刻字的打火机,要么真的是孔二小姐的,要么可能是警察局长徐中齐为了纪念孔二小姐而定做的仿品,而且一仿几个,其中两个现在就都在我们手上。” <BR><BR>我说:“对了,这个可能性更大。我想起另一件事情,心心咖啡馆那个重庆掌故中讲,徐中齐被孔二小姐打耳光,过几天就升了官,我认为背后不那么简单,孔二小姐性格直率,从不怕得罪人,职务越高,她越不在乎,打了就打了,不太可能心里抱歉去升徐中齐的官。” <BR><BR>老曾同意地点点头:“对,心心咖啡馆那个故事还有另外的版本,说是徐长得英俊帅气,被孔二小姐看上了,完全是打胡乱说,孔二小姐那个时候迷恋胡宗南,区区一个重庆警察局长,哪里能和当年春风得意的胡宗南相比呢。” <BR><BR>说完这些,老曾站起身来收拾桌子:“我猜孔家财雄势大,孔二小姐一天又喜欢四处乱逛,结交很广,她可能买到或者找到了一些重庆更早时期的藏宝资料,需要徐中齐这个警察头儿帮助查找。” <BR><BR>老曾的话,仿佛帮我拨开几十年的迷雾,让我仿佛看见上个世纪40年代的那一天发生的事: <BR><BR>孔二小姐打过徐中齐的耳光,心满意足地从心心咖啡馆中出来,上车时突然觉得徐局长懂事,而且是一个正好派得上用场的人,于是转身招呼他上车。 <BR><BR>受宠若惊的徐中齐,后来拍胸膛承诺了要帮孔二小姐一个大忙。几天后,徐中齐升任四川省警察局长,找来学过建筑一个警察做他贴身副官,那就是小敏的爷爷。<BR><BR>“这些图纸,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徐中齐或小敏爷爷画的,内容是徐中齐在逃离重庆前留下的东西藏匿的地方;另一种是徐中齐帮助孔二小姐整理的藏宝图资料。当然,也可能两种均有,因为这些图纸象是同一个人画的。”老曾接着说。 <BR><BR>我在心里描绘当时的情景: <BR><BR>1949年11月,解放军已经开进重庆城,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无心恋战,飞机在重庆频繁起落,把高级官员撤向成都。许多高级官员慌乱上机,在机场附近掉下大量财物、文件,而且许多人就在那天与自己的家属失散。一个姓徐的青年副官悄悄地脱下军装,携带着徐中齐的箱子离开了混乱的机场,几个月后,在台湾,孔二小姐又打了徐中齐一个耳光。 <BR><BR>姓徐的青年,并没有向政府交出那个箱子,而是一直保留了下来。也许是人性的贪婪,也许只是不想惊扰那些尘封在地下的故事。 <BR><BR>七手八脚收拾完饭桌,老曾在屋里点上檀香,放起音乐,才让小敏捧出盒子来。 <BR><BR>一张张陈旧的图纸摊开在茶几上,老曾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第二次仔细端详。</P>
<P>&nbsp;</P>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9:03

失踪的上清寺(十三) <BR><BR>“30-40年代,保密文件经常会用各种隐影药水来写,然后用各种办法来显影,我虽然没有研究过,但也知道几种方法。”老曾拿出一个酒精灯架,架上放上一个烧杯,架下点起酒精灯。<BR><BR>烧杯里的水开了,蒸汽冒出来,一份又一份的年代久远的图纸,被老曾轻轻放到蒸汽上。 <BR><BR>“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是水蒸汽显影,我们来试试能不能起作用,我只是有点担心会不会损坏这些文件。”老曾小心翼翼,我们屏住呼吸。 <BR><BR>第一张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张也是,一直到了第7张,突然显出了字迹! <BR><BR>老曾停下手,我们兴奋地凑到一起,看那张展开的图。 <BR><BR>这张图纸上,画的是一条弯曲的路,中间有几个标点,显影出来的是四排行草字体写的一首诗: <BR><BR>“禹王宮下暗河悠, <BR>洪崖洞壁印佛手, <BR>明清川亂萬民死, <BR>古洞藏經為誰留。”&nbsp;<BR><BR>老曾摇头晃脑地读着这首诗,起来在屋里踱步:“小罗,你觉得这首诗是什么意图?” <BR><BR>用特殊的方法才能显示出的文字,当然是主人留下的不愿轻易让人知道的秘密。我说:“这首诗指示的是地图所在的地点,但交待的地方我不清楚,你老人家不要悬吊吊的哈,不然我叫小敏拨光你头上的头发!”&nbsp;<BR><BR>小敏咯咯地笑起来。 <BR><BR>“你显然是嫉妒我头发比你多,”老曾得意地摸摸自己60岁了依然浓密的黑发,“这首诗提示的地方,很可能是湖广会馆和洪崖洞间连通的暗河!你来说说这每一句的意思吧。” <BR><BR>我说:“第一句我就不清楚,禹王多半说是的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但禹王宫这个地方我没有听过。难道大禹治水来过重庆?禹王宫是不是重庆另一个消逝了的道观?” <BR><BR>“嘿嘿,你看第三句,明清战乱万民死,应该给你点提示。”老曾继续卖关子。 <BR><BR>我说:“明清战乱,应该是指明清交替的时候,那个时期,重庆死了很多人吧?” <BR><BR>老曾点烟一支烟:“是啊,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有四场大规模的战争,打了近40年,重庆人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第一场是张献忠起义,是张献忠和明军、清军打,打了6年;第二场是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下孙可望、刘文秀和清军打,打了9年;第三场是清军清洗残余的起义军和明军,打了4年;第四场是清军打吴三桂,打了7年。” <BR><BR>“四十年的战争,老百姓怎么过日子呢?”小敏问。 <BR><BR>老曾说:“是没有办法过,所以重庆城的人口当时减少到基本没有人!康熙刚上任的时候,派来一个巡抚叫张德,他向康熙汇报说:绕着重庆开了几天的船,连人的声音都听不到。小姑娘,这几天过节,你上街的话,肯定看到重庆街上密密麻麻都是人,挤得人心烦,哪里想象得到那个时候的惨状啊。” <BR><BR>我补上一句:“小丫头,幸福来之不易哦,我们活在这个年代,真是运气好。” <BR><BR>小敏接着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人,就是那个两湖两广填四川来的吧?” <BR><BR>“你从哪里听来的两湖两广?湖广填四川,不是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是指的湖广省,清初的时候,湖北和湖南是一个省,就叫胡广省,填四川来得最多的人就是那里的。禹王宫就和他们有关系,小罗猜到没有?” <BR><BR>“猜到了,湖广人崇拜大禹,禹王宫肯定就在湖广会馆,你老人家绕好大一个圈子啊!” <BR><BR>“答对了,加十分!禹王宫就在湖广会馆,这首诗很清楚地说,在湖广会馆的禹王宫下有暗河,可能通到洪崖洞那边一个壁上有佛手印的地方,藏的东西和经书有关系。” <BR><BR>老曾把其余的图纸放到水汽上蒸,但是,其他的图纸都没有再显影:“看来这一招并不是总有效。” <BR><BR>放下图纸,老曾一点不着急,吩咐小敏收好图纸,还端出一套茶具准备泡茶。 <BR><BR>“曾老师,我们快去那个洞看看吧?”小敏着急地恳求道。 <BR><BR>“急没有用的,那个暗河洞其实有不少人知道。前些时间,重庆有些文人朋友,向政府建议开发那条暗河,做成一个旅游点,联通湖广会馆和洪崖洞。但是一问入口具体地点,大家都不清楚。就算我们知道,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难道你准备背个铁铲去挖?”老曾不紧不慢。 <BR><BR>我说:“这样吧,反正小敏对重庆不熟,顺便旅游一下,我们一会去洪崖洞和湖广会馆走走。” <BR><BR>“不着急,这是我朋友带来的资格龙井茶,不好好品一下太可惜,我去打几个电话,看看能不能找人带我们去。”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49:49

失踪的上清寺(十四)&nbsp; <BR><BR>老曾去书房打了一通电话,回客厅告诉我们:“我朋友的儿子是做导游的,和湖广会馆很熟悉,可以带我们去。但我们最好别告诉他寻宝的事情。”&nbsp; <BR><BR>一会老曾的手机响起,老曾朋友儿子的车已经到了。下到抗建大厦楼底,一辆贴着“熊出没注意”的越野吉普车停在刘一手火锅店的旁边,有个胖乎乎的青年人在车边向老曾招手。&nbsp; <BR><BR>一看那人,我不禁笑了,是一起野外扎过帐蓬的驴友,叫潘天棒。&nbsp; <BR><BR>潘天棒快30了,还没有固定的女朋友,前些时间老在网上缠着我给他介绍对象,平时开车瞟到漂亮女孩,都要减一档油门的人,看到小敏漂亮,眼睛都直了。看看小敏,看看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鬼念头。&nbsp; <BR><BR>老曾上前向潘天棒介绍小敏是他亲戚的女儿,我悄悄告诉潘天棒:我是专门来找老曾的,也是才认识小敏,他有的是机会。这家伙一下子就活泼起来,忙前忙后地为我们开车门,麻利地把车子从人行道开到马路上去。&nbsp; <BR><BR>一路上,潘天棒发挥他搞旅游的专业才干,不停向小敏介绍路过的地方,车到下半城时,他介绍道:“这里就是重庆的下半城,重庆主城就这里没有充分开发了,整个下半城,靠湖广会馆和朝天门那边建筑要好些。”&nbsp; <BR><BR>老曾忍不住考问潘天棒:“重庆下半城发生过一场大火,差不多下半城的木结构房屋都烧光了,你知道是哪一年不?”&nbsp; <BR><BR>潘天棒摸摸脑袋,支吾一阵说不出来。&nbsp; <BR><BR>我问道:“是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重庆大轰炸造成的?”&nbsp; <BR><BR>老曾说:“八年抗战,日本人轰炸重庆几百次,丢下炸弹近万枚,炸掉房屋近二万所,老百姓死伤近三万人。下半城是起过很多次火,但都没有九二火灾那次大,那一次是在四九年,重庆解放前三个月,房屋烧了八千多幢,死了几千人。国民党当年的报纸讲,唐家沱打捞起来的尸体就有几千具啊!”&nbsp; <BR><BR>想起来了,经常听老辈子讲重庆发生过一次很大的火灾,原来是这个。下半城多灾多难,如果暗河口在湖广会馆附近,会不会受到影响呢?如果藏宝的时间先于1949年9月2日那场大火,会不会受到影响?&nbsp; <BR><BR>我问:“大火的范围是哪里?烧到湖广会馆没有?”&nbsp; <BR><BR>老曾讲:“大火的范围是朝天门附近的两江沿岸,朝天门、东水门、千厮门都烧了,十万人无家可归,但湖广会馆没有受到影响。火灾只烧到了湖广会馆对面的曹家巷,这场大火主要烧的是棚户区,当时天干物燥,那些竹木结构的房子,还有朝天门那些库房和码头货物才容易着火,湖广会馆专门有防火挡墙,就算烧到了,也影响不大的。” <BR><BR>潘天棒接上话:“对了,当时听说江上的船都烧起来了,是不是真的哟?”&nbsp; <BR><BR>“是真的”,老曾说:“那个时候,日本投降了,重庆的经济发展起来,港口贸易很发达,朝天门附近江风大,烧起的货物飘起来到处飞,其中就吹到了民生公司的船上,只不过引起的火灾被船员扑灭了。当时还有一件事情,国民党空军有三只木驳船,是装满了炸弹和燃烧弹的,就停在起火的船附近,还好民生公司派船去拖走了,如果当时被引上火,下半城要被炸翻天!”&nbsp; <BR><BR>“那场火是人为的,还是不小心失火呢?”小敏问,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失火会不会和那些搜刮宝藏的行为扯上关系?&nbsp; <BR><BR>老曾说:“国民党当时就指责是???放火,还抓了几个纵火犯,然后枪毙了。解放后,有些书指责是国民党故意扩大火势,而现在研究历史的人,普遍认为是无意失火造成的,不过那三只装满炸弹和燃烧弹的船确实可疑,因为居然军人无人开船,靠老百姓去拖走。”&nbsp; <BR><BR>潘天棒讲:“对头对头,我以前带过团参观歌乐山烈士墓纪念馆,要介绍一个叫杨汉秀的人,她是杨森的亲侄女,???员,杨森一直劝她脱党。报上说是???纵火,她就出来反对,杨森不仅抓了她还逼她承认是纵火犯,后来重庆解放前几天,杨森急着逃跑,派人把她拖进一辆小车,然后勒死了。”&nbsp; <BR><BR>“那时的人,怎么那么残暴啊!”小敏感叹到。&nbsp; <BR><BR>“是啊”,潘大胖说:“我看过她的照片,长得好漂亮,死的时候不到36岁。”&nbsp; <BR><BR>重庆久经战乱,死掉了无数的百姓,杨汉秀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不幸生存在那些时代中的一个,也许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那么悲惨,那些可能存在的宝藏将会为一场场战乱的做证。&nbsp; <BR><BR>车到湖广会馆,潘天棒进去联系,不一会就出来得意地领我们进入,免去了每人30元的门票。 <BR><BR>湖广会馆我上次来时,是2005年10月,刚刚翻修好。解放后,湖广会馆被安置了许多居民,99年开始撤迁居民进行修复,花了1亿多。也许历经几十年的居民入住,加上大规模重建,我们寻找的暗河口已经不在了吧?&nbsp; <BR><BR>一进大门,小敏就问:“禹王宫在哪里?我们先去那里吧。”&nbsp; <BR><BR>潘天棒把我们带到禹王宫,禹王大殿前,摆着几柱大香,有人在跪拜。&nbsp; <BR><BR>宫殿内外的地面,都是新砌的石头,周围看不到什么暗河的痕迹,老曾一点不着急,向潘天棒提出一个问题来:“你知道大禹和重庆有什么关系?”&nbsp; <BR><BR>潘天棒说:“没有听说过,哦,我明白老,朝天门是大禹修建的。”&nbsp; <BR><BR>我笑道:“闯你个鬼哟,朝天门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大禹是重庆人的女婿,他有个老婆在南山。”&nbsp; <BR><BR>老曾也笑了:“对,大禹的四老婆叫涂山氏,南山上有个地方叫涂山,涂山氏就是那里人。在南滨路上重烟厂过去,枯水季节能看到长江中有一块大石头,叫呼归石。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久等大禹不到,就变成了那块石头,后来大禹归来,对着那块石头哭喊涂山氏的名字,石头裂开,生出一个小娃儿,就是后来夏朝的国君。”&nbsp; <BR><BR>“对了对了”,潘天棒插嘴道:“重庆弹子石那个地方,古时候写成诞生的诞,不是枪弹的弹,就是纪念涂山氏变成石头生儿子的事情嘛。那夏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我们重庆人哦。” <BR><BR>我打断他:“天棒,这个禹王宫地上有没有地道和暗河呢?”&nbsp; <BR><BR>潘天棒说:“这个地下,全部都是阴沟,设计师是按以前的图纸恢复的,整个湖广会馆,地下排水系统是当时最先进的,但没有听说过地道和暗河。”&nbsp; <BR><BR>老曾说:“我听说湖广会馆也有防空洞,禹王宫附近有没有防空洞?”&nbsp; <BR><BR>潘天棒说:“有啊,就在禹王宫背后,不过那里不让人进去,是这里管委会用来堆东西的。” <BR><BR>我和老曾对视了一下,老曾问:“有没有办法带我们去瞄一眼?我写书需要用。”小敏也跟着说:“潘哥哥,想想办法吧。”&nbsp; <BR><BR>潘天棒看了一眼小敏,勇敢地说:“这个没有问题,我马上去搞定。”转身就去找人了。 <BR><BR>我把老曾和小敏拉到一起,说:“这是文物保护的地方,就算有防空洞,我估计也进不去,而且如果我们能轻易进去,那里藏的什么东西也不可能在了。”&nbsp; <BR><BR>老曾同意道:“是啊,不过如果能看一眼,确定一下位置也行。”&nbsp; <BR><BR>过了几分钟,潘天棒灰溜溜地回来了,“实在不行,防空洞要从他们管理区过去,那边有不少修复中的文物,外人绝对不能进。”&nbsp; <BR><BR>老曾说:“没有关系,今后再找机会吧,小敏难得来看看,你带我们一起逛逛。”&nbsp; <BR><BR>潘天棒向小敏介绍会馆各个景点的时候,我问老曾:“整个湖广会馆,有些道教的痕迹,你注意到没有?会不会和那个上清寺有联系?”&nbsp; <BR><BR>老曾笑了:“怎么会没有留意,虽然湖广会馆是典型的儒家建筑,但中国儒释道三家混杂,有也不奇怪,反过来,你想想,上清寺的最早的道士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湖广填四川时来的嘛。但齐安公所那边有个奇怪的东西,看看去吧。”&nbsp; <BR><BR>我们来到齐安公所,老曾指着戏台顶上给我看:“看见没有,那里有一个铁链系着的石兽,那叫镇宝兽,道家有些教派的庙里,经常出现。”&nbsp; <BR><BR>消逝了的上清寺,在这里仿佛出现了一丝联系。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50:18

失踪的上清寺(十五)&nbsp; <BR><BR>老曾讲:“那个石兽据说以前就有,翻修是按原貌恢复的。”&nbsp; <BR><BR>“是什么人在房顶上放一只寻宝兽,向什么人提示呢?”我问。&nbsp; <BR><BR>老曾一挥手:“这些查不到,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镇宝兽,标志着湖广会馆在修建的时候,在地下装过藏,就象菩提金刚塔一样,装藏是要用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属性的珍贵物品,湖广会馆地下有宝,这是明显的证据!”&nbsp; <BR><BR>“那我们还是等小敏他们回来,去洪崖洞那边想想办法吧。”我们在齐安公所的戏台对面坐下来,戏台上,几个女孩穿着古袋在练习古乐器,是哀怨的调子,但几个女孩却奏得兴高彩烈。&nbsp; <BR><BR>整修一新的湖广会馆,背后的故事也很多,小敏似乎看得忘记了寻宝的事,跟着潘天棒逛得有滋有味,直到我们电话催促才想起正事没有做。&nbsp; <BR><BR>出得大门,潘天棒殷勤地给我们打开车门,然后开车送我们到洪崖洞下面的滨江路,就准备离开:“我就不陪你们上去了,回去处理点事情,小敏晚上要逛重庆夜景的话,给我来个电话就是,陪到天亮都可以。”&nbsp; <BR><BR>洪崖洞经过重庆一家餐饮集团投资改造,过去民居的痕迹已经找不到了,恢复的吊脚楼,也不再是历史上真正的竹木吊脚楼,而是结合钢筋水泥仿制,成了一个旅游休闲景点。&nbsp; <BR><BR>小敏看着高高的洪崖洞,问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子呢?”&nbsp; <BR><BR>我笑道:“这里有上千年历史,你问哪个以前?”&nbsp; <BR><BR>老曾说:“这里在解放前,有一个码头,好象就叫一码头,石梯一直通到顶上,周围全是吊脚楼。”&nbsp; <BR><BR>“那,这里以前都住什么样的人?”小敏追问道。&nbsp; <BR><BR>老曾解释:“应该讲,这里最早住的都是无家可归的人,他们用简单的木材穿在崖壁上,搭成房屋,一边用两根木头支撑,木柱子嵌在悬崖的半壁,另一边悬崖的绝壁当墙,其他三面墙柱,一般是用楠竹和竹篱笆捆绑而成。后来这些人在码头上做苦力,也做些小生意,吊脚楼就越修越好了,住的商人就多了起来。”&nbsp; <BR><BR>小敏说:“要是住的都是穷人,崖壁的防空洞内,就不会有居民留下的宝藏吧。”&nbsp; <BR><BR>老曾笑笑:“这里的防空洞,全部和解放碑地下是通起的,其中有几条还通向上面银行的金库哦!”&nbsp; <BR><BR>小敏吐了一下舌头。&nbsp; <BR><BR>因为是节日,来洪崖洞的人非常多,从下面入口,走到美食街,都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线索。&nbsp; <BR><BR>美食街上到处是小吃的香味,香得小敏不断地吞口水,缠着我们停下吃东西。&nbsp; <BR><BR>我们来到靠最里边的一家卖鸭血汤的小馆子,才找到座位,老板是一个30多岁的女人。&nbsp; <BR><BR>结帐的时候,我问女老板:“老板,你是不是以前住在洪崖洞的人?”&nbsp; <BR><BR>女老板说:“是啊,我小时候住这里,后来撤迁了。”&nbsp; <BR><BR>“那你知道不知道洪崖洞这里,哪里有印着佛手印的墙壁?”&nbsp; <BR><BR>女老板摇摇头:“没有听说过,不过在这个新洪崖洞旁边的有个防空洞,洞里面倒有一个,印着好大一只手在墙壁上,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玩,不晓得是不是你们说的那个?在洪崖洞下面看得到那个防空洞。”&nbsp; <BR><BR>得来全不费功夫!&nbsp; <BR><BR>谢过老板,我们急匆匆地来到洪崖洞下滨江路。果然!洪崖洞面向江面的右侧,新建的洪崖洞区域以外,靠近沧白路的山腰上,有一个防空洞。&nbsp; <BR><BR>远远看去,洞口有一个铁栅栏做的门,门是虚掩着的,小敏急着就想上去,被老曾拉住了:“进防空洞什么都不带,只怕进得去,回不来哦!”&nbsp; <BR><BR>说得有道理,而且那个洞是否能随便让人进出,也是一个问题。&nbsp; <BR><BR>老曾掏出电话找朋友,一会告诉我们:“我有一个搞人防工程的朋友,他讲那是一个废洞,可以进去,不过里面很深,靠门堆着不少垃圾,很臭,所以没有人进到过最里面,他们也都没有进过。”&nbsp; <BR><BR>“太好了,我们要准备些进洞的东西再来。”我提议。&nbsp; <BR><BR>老曾说:“行啊,我以前陪朋友探过洞,有些工具,回我家再说。”&nbsp; <BR><BR>打的回到老曾的家,他翻箱倒柜,拿出三只驴行用的头灯,一圈长绳,还有一个指南针,换上登山鞋,还带上一个医药包,还找出三只非典时期准备的口罩,一副扑克牌。&nbsp; <BR><BR>“好齐的装备,”我说:“我经常驴行,装备都没有你齐。”&nbsp; <BR><BR>老曾笑道:“呵呵,不打无准备之仗,朋友讲里面有点深。小敏怕不怕黑?”&nbsp; <BR><BR>小敏犹豫了一下,说:“有你们在,我不怕的。”&nbsp;<!--回复内容结束 -->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50:45

失踪的上清寺(十六)&nbsp; <BR><BR>打的来到洪崖洞的时候,天色已经傍晚,我帮老曾背着登山包,三个人沿着洪崖洞边上的石阶,来到防空洞口。洞口的门锈斑斑,一把旧铁锁被撬开挂上门上,洞门微微张开着。&nbsp; <BR><BR>老曾带头走进洞里,小敏跟在我身后。洞口很脏,有股子臭味,显然有过不少人把这里当成了厕所,墙壁上靠着一块沾满水泥的木料,灯光照过去,木料的墙上果然凹进去形成一个大手印。&nbsp; <BR><BR>“肯定就是这里了,快走快走!”小敏很激动。&nbsp; <BR><BR>我们一步步从亮处走到黑暗里,嘈杂的街上车声人声突然消失了,一阵潮湿的气味向我们扑来。&nbsp; <BR><BR>洞里很多建筑施工的杂物,我们互相搀扶着,走得很慢。&nbsp; <BR><BR>不知道走了多远,突然看见前面右侧出现了岔洞,一阵凉风从这个岔洞吹过来,老曾让小敏拿出那个图纸,果然,图纸上指示的方向是走入右侧的道路,老曾拿出扑克牌做了一个标记。&nbsp; <BR><BR>这个洞很低矮,而且很挤,不小心贴在壁上时,能听到隆隆的声音,不知道是地面上车行的声音,还是暗河的声音。担心是幻觉,我告诉老曾和小敏这个现象,结果大家都听到了,于是很兴奋。&nbsp; <BR><BR>侧洞走了很久,又不断出现分岔,还好有图纸引路,我们踏着脚下的乱石,喘息声在洞中显得格外响,不断地向前推进。&nbsp; <BR><BR>终于,一个新的岔洞出现在面前,这是一个半人高的洞,如果要进入,只能爬进去!&nbsp; <BR><BR>我们停下来商量,老曾反复核对图纸后,说到:“如果按图纸走,这里就是最后一段路了,但这张图纸年代很久,如果这个洞后来改造过,新挖过岔洞,那我们就可能已经走错路了。”&nbsp; <BR><BR>一只硕大的老鼠突然从我们六只腿边串过来,吓得小敏尖叫起来,死死地把我们老曾抓住,尖叫声沿着洞飘出去,似乎有回声。&nbsp; <BR><BR>我也吓了一跳,是被小敏吓的。&nbsp; <BR><BR>我安慰她:“不要怕,那么大的老鼠,一般是偷米吃的,你知道偷米吃的老鼠在美国叫做什么鼠吗?”&nbsp; <BR><BR>小敏在黑暗中摇头,显然惊魂未定。&nbsp; <BR><BR>我很郑重地告诉她:“偷米吃的老鼠,在美国就叫米老鼠。”&nbsp; <BR><BR>小敏“噗”地一声笑出来。&nbsp; <BR><BR>老曾也笑了,说道:“怎么办?爬还是不爬?”&nbsp; <BR><BR>我说:“老曾,你各人爬,我们钻!”&nbsp; <BR><BR>小敏听不懂这种重庆方言的玩笑,但显然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开始整理她的衣服,并且把长头发盘起来。老曾带头钻进去。&nbsp; <BR><BR>一段路后,小敏在背后说:“哥哥,后面好象有声音,我怕。”我们停下来,仔细听,却一点也没有。&nbsp; <BR><BR>老曾说:“在洞里钻久了,有时会耳鸣,误听是很正常的,别怕。”小敏才定下神来。&nbsp; <BR><BR>又爬了大约几十米远,我的肚子膝盖都疼起来,小敏却一声不吭,老曾在前面叫:“有风了!有风了!”&nbsp; <BR><BR>再爬了十多步,老曾叫道:“快把背包给我,前面落地有点高!”&nbsp; <BR><BR>老曾的装备终于派上用途了,他在洞壁上卡了几个岩钉,装上外挂,绳子在外挂上穿好,绳子的末端在我身上绕了两圈,就放心大胆地慢慢地从前面滑下去。&nbsp; <BR><BR>没有老曾挡住视线,我用头灯照出去,前面居然照不到墙壁。&nbsp; <BR><BR>“快下来吧,安全得很,才2米不到!”老曾在下面喊。&nbsp; <BR><BR>听到这句话,不觉有些羞愧,让一个60岁的老人探路,我心里好不难受,谁叫人家专业呢。&nbsp; <BR><BR>我和小敏七手八脚地从矮洞中用绳子滑下来,老曾从包里拿出高亮度的手电扫射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nbsp; <BR><BR>这是一个相当开阔的大洞,洞中的空间高达四五米多,有上百个平方那么大,地面上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沟,从另一个洞子流过来。&nbsp; <BR><BR>手电光晃动处,突然看见远处正前方洞壁上有一个雕像!&nbsp; <BR><BR>我们跳过水沟,走近一看,这是一个高达3米的浮雕,雕的是一个太上老君骑牛像。像前有一个石头做的香案,香案前,有三个石头做的圆蒲团。&nbsp; <BR><BR>“哇!太棒了太棒了,大发现啊!”小敏在洞中大叫,四周的回声响起来,象有七八个小敏在叫,一群蝙蝠惊飞起来,小敏才吓得住了声。&nbsp; <BR><BR>老曾用手电观察着四周,一边看,一边说:“这里墙壁上,都有半深的洞,如果没有分析错,这里应该是难民躲避战乱的地方。神像应该是后来才增加的。”&nbsp; <BR><BR>小敏用头灯仔细地看香案周围,突然兴奋地低声说:“曾老师,大哥哥,我找到上清寺了!”&nbsp; <BR><BR>我们赶快走到香案前,小敏手指着的地方,香案前部赫然刻着“上清寺”三个大字!&nbsp; <BR><BR>仔细一看,香案的上面也刻着密密麻麻的字,是篆体,只有老曾能看懂。&nbsp; <BR><BR>老曾打着手电,读了很久,然后告诉我们:&nbsp; <BR><BR>“香案上落款是青云道人,以前他在重庆上清寺出家。这个洞原来是明清战乱时重庆一个大户人家藏身的洞。30年代上清寺起火烧掉后,为了寻找闭关的地方,青云找到这里,发现这家人几十口在几百年前闷死在这里了,成为一堆枯骨,地上撒满了珠宝玉器。&nbsp; <BR><BR>青云道人心中感概不已,他埋葬枯骨后,在这里刻石壁造老君像,改造成为他和徒弟修行的地方。上面还讲,那些珠宝玉器,嵌到了壁中告慰亡灵。”&nbsp; <BR><BR>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51:13

<P>失踪的上清寺(十七)&nbsp; <BR><BR>三个头灯,加上一支高亮电筒,照着这个香案。仔细看去,香案的案面上也刻着密密麻麻的字,是篆体,只有老曾能看懂。&nbsp; <BR><BR>老曾打着手电,边读边说:“香案上落款是青云道人,以前他在重庆上清寺出家。” <BR><BR>小敏问:“这个香案会不会是那个叫青云的道士,从老上清寺庙里移来的呢?”&nbsp;&nbsp; <BR><BR>“我看不可能,”老曾分析道:“这个香案是石头的,我们一路进来那么困难,看这石头和周围的石壁都是青石,有可能是这里现成做的,只是刻上了‘上清寺’几个字。”&nbsp;&nbsp; <BR><BR>“那么为什么要在石头上刻‘上清寺’呢?这里又不是一个寺庙。”我有疑问。 <BR><BR>“香案上没有写清楚,但讲了一个故事,”老曾说:“这个洞原来是明清战乱时重庆一个大户人家藏身的洞。30年代上清寺起火烧掉后,为了寻找闭关的地方,青云找到这里,发现这家人几十口在几百年前闷死在这里,成为一堆枯骨,地上撒满了那家人的金银珠宝和玉器。青云道人心中感概不已,他埋葬枯骨,在这里刻石壁造老君像,改造成为他和徒弟修行的地方。”&nbsp;&nbsp; <BR><BR>“估计是为了纪念失火毁掉的上清寺,他在香案上这么刻。”老曾补充道,他的脸都快贴着石案了。&nbsp;&nbsp; <BR><BR>那么,青云道人如果没有去其他的道观,这个地方就一定是他在那段战乱年代最好的修行所!&nbsp; <BR><BR>小敏问:“父亲讲,我叔叔出家在上清寺,难道就在这里?&nbsp;&nbsp; <BR><BR>“不太可能吧,”老曾说:“青云到这里,大概在1930年左右,你叔叔出家在70年代初,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文革期间重庆大武斗,历经四十年,这里不可能长期住人。”&nbsp;&nbsp; <BR><BR>“我同意,”我补充道:&nbsp;“这里并没有人居住的痕迹,除了有水源外,没有睡觉和吃东西的条件。” <BR><BR>老曾从香案上抬起头来:“所以,我猜‘上清寺’这个名字是泛指与老上清寺有关的一些地方,或者是一群道人,应该与那些图纸所指的地点都有关系。”&nbsp;&nbsp; <BR><BR>“按我们分析的情况,孔二小姐要徐中齐帮的那个忙,是找寻重庆战乱时期分散的宝藏,小敏爷爷的作用是帮助徐中齐在解放前夕藏匿宝藏,那这个地点是挖宝点,还是藏宝点呢?”我问老曾。&nbsp; <BR><BR>“我看两个点都可能,”老曾指着香案上的一段话,说:“香案上说那些遗下的财物,全部被青云嵌到了洞中石壁里告慰亡灵,那么至少30年代,这里还藏着很多值钱的东西,45年到49年,如果徐中齐得到线索来寻宝,这里的宝藏应该依然还在,而且有可能和护宝的道人发生冲突,你们估计结果会怎么样?”&nbsp;&nbsp; <BR><BR>小敏摇摇头,用头灯扫着四周的石壁,似乎有些担心。&nbsp;&nbsp; <BR><BR>我闭上眼睛,脑袋里出现一幅画面:&nbsp;&nbsp; <BR><BR>四十年代下半叶的某一天,小敏的爷爷和一些警察寻宝来到这里,发现闭关修炼的道人,也发现了香案上的字,在挖出宝藏的时候,道人企图制止,但被持枪的警察逼了回去。 <BR><BR>壁中的财宝被取走,道人在抗议,小敏的爷爷向徐小齐请示如何处置,为了保护这一秘密,也为了避免给徐中齐和孔二小姐带来负面消息,徐中齐可能下达了可怕的密令,而且让书生从戎的小敏爷爷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执行!&nbsp;&nbsp; <BR><BR>老曾开口了,和我想的一样:“战乱时代,人迹罕至,为了财宝而杀人灭口,那时候很普遍。那天在这里的道人,现在应该都不在了吧。”&nbsp;&nbsp; <BR><BR>虽然老曾说得很婉转,我心里还是感到一阵强烈的寒意,小敏也紧紧抓住了老曾的手。&nbsp;&nbsp; <BR><BR>“如果这里的藏宝都已经取走,小敏爷爷留下图纸用意在哪里呢?”我还有问题。&nbsp;&nbsp; <BR><BR>“有一种可能性,如果徐中齐帮孔二小姐挖到很多财宝,重庆解放前夕,肯定还没有拿完,那么多的财宝是不能都带上飞机的,国民党撤退时,都不相信再也回不来了,徐中齐肯定吩咐过小敏的爷爷妥善安置这些无法带走的东西。”老曾说。&nbsp;&nbsp; <BR><BR>“对,”小敏急切地说:“那么这里在49年底,就从寻宝点变成了藏宝点了,可能有东西还在这里!”&nbsp;&nbsp; <BR><BR>“要有两种前提才行,”我说:“前提一,当时与青云道人有关的这些上清寺道人都死光了,没有人知道这里,才能放心隐藏;前提二,小敏的爷爷和上清寺没有死掉的道人合谋,一起处置了这些东西,我希望是后者。”&nbsp;&nbsp; <BR><BR>我接着说:“我很希望的事实是,小敏的爷爷和其他执行命令的军警,并没有执行徐中齐的杀人密令,而是悄悄地放过了修行的道人。”&nbsp;&nbsp; <BR><BR>老曾讲:“也有这个可能性,抗战胜利后,到内战时,都有许多军人出家,而且高官的警卫出家不少,我知道成都昭觉寺的一位高僧,就是蒋介石的警卫!”&nbsp;&nbsp; <BR><BR>“为什么那些人会出家呢?”小敏问道。&nbsp;&nbsp; <BR><BR>“国民党那时很腐败,抗战胜利的时候,一些国民党军人有功却得不到奖赏,内战开始,许多军人有厌战情绪,而且反对蒋介石中国人打中国人,就选择了出家。特别是那些高官的近待,他们知道大官们的太多秘密,如果不出家避世,只怕会被人暗算封口!”&nbsp;&nbsp; <BR><BR>对了,从老曾提过的安道人,到见过的神秘高爷爷,都是会武功的道人。而且高爷爷和消失的上清寺有紧密联系,那么当年小敏的爷爷来到这里遇到的修行道士中,很可能就有战友和熟人!</P>
<P>&nbsp;</P>
<P>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道士中有出家的军警,小敏的爷爷肯定会选择保护他们,他们可能活了下来!”&nbsp; <BR><!--回复内容结束 --></P>

小乖 发表于 2007-11-22 15:52:43

失踪的上清寺(十八)&nbsp; <BR>  &nbsp; <BR>  小敏点点头:“我爷爷当兵前学建筑,为了抗日才参军,他肯定不会乱杀人。”&nbsp; <BR>  &nbsp; <BR>  我站起身来,走到水沟边洗手,一边说:“如果道士们活了下来,徐&nbsp; <BR>  中齐逃跑时,小敏的爷爷很可能把一部分东西又带了回来,物归原主,放回洞里。”&nbsp; <BR>  &nbsp; <BR>  老曾离开了香案,仔细观察四周的石壁:“‘古洞藏经为谁留’,这是图纸上留下的提示,而没有说‘古洞藏宝为谁留’,这个地方留下的东西可能已经不同,所有宝藏中最值钱的东西,应该是一部经书。”&nbsp; <BR>  &nbsp; <BR>  老曾讲:“香案上讲那些财宝藏就在周围的石壁中,能装东西的石壁,敲起来是空洞的,我们大家一起仔细找找。”说完,他从地上找石头,挨着四壁开始敲。学着老曾的样子,小敏也捡了石上的碎石,敲击起来,洞里充满了“叮叮铛铛”的敲击声。&nbsp; <BR>  &nbsp; <BR>  我是一个逢庙必拜的人,洗完手就走到老君像下,在中间的石蒲团上跪下来,磕了一个头。一辈子我磕过无数个头,但这个头,肯定是磕得最正确的。&nbsp; <BR>  &nbsp; <BR>  磕完头抬起来,我的头灯碰巧照到老君浮雕像离地1米左右的地方,那里出现了我们新的线索!&nbsp; <BR>  &nbsp; <BR>  那是在隆起的青牛头与岩壁的缝隙中,藏有一个方形的物体!&nbsp; <BR>  快步走到浮雕像前,我伸手进去,掏出了一个生锈的铁盒子来,似乎很轻。&nbsp; <BR>  &nbsp; <BR>  “大家快来!”我连忙招呼老曾和小敏,小心地把铁盒子放到香案上。&nbsp; <BR>  &nbsp; <BR>  盒子上没有锁,但已经锈死了,老曾掏出带着的瑞士军刀,小心地撬开盒子,里面赫然放着2张发黄的纸!&nbsp; <BR>  &nbsp; <BR>  老曾掏出白手套戴上,拿出两张纸来,我和小敏给他提供着光线。&nbsp; <BR>  两张纸的新旧并不相同,更陈旧的那张写的是:&nbsp; <BR>  &nbsp; <BR>  “当年遗骸之洞,珠宝遍地,青云道长镇寺于墙,今失而复还。唯有玉制金刚经一卷,疑为古董至宝,今借走玉经,贿于权贵,换得天下无价宝,留驻山城。”落款是:“民国三十八年罪人徐留。”&nbsp; <BR>  &nbsp; <BR>  “罪人徐”,应该是小敏的爷爷因心中不安而自称的。“失而复还”,应该就是我猜的那样,他把取走的东西还了回来。但文中讲到一部玉制的经书,则被他换了一样更宝贵的东西,“天下无价宝”,不知道是什么。&nbsp; <BR>  &nbsp; <BR>  “民国三十八年,应该是哪一年?”我问老曾。&nbsp; <BR>  &nbsp; <BR>  老曾讲:“民国历比公历少11年,民国三十八年,就应该是四九年。”&nbsp; <BR>  &nbsp; <BR>  果然,正是在四九年,重庆解放前夕,小敏的爷爷送还了徐中齐无法带走的宝藏!&nbsp; <BR>  &nbsp; <BR>  较新的那一张,上面用大字写着:&nbsp; <BR>  &nbsp; <BR>  “藏宝于石壁,莫如取之利用;镇邪以道藏,莫如大公大德。古洞余宝,价值无匹,取之于祖,用之于民。遗宝先贤,后来子孙,必同意之。”&nbsp; <BR>  &nbsp; <BR>  落款是:“一九五一年,上清寺道众。”旁边一侧小字写着,“阆中佳液,秘图顿开”。&nbsp; <BR>  &nbsp; <BR>  这张纸的笔迹和第一张一样,肯定也是小敏的爷爷所写,看来他在1951年,已经成为上清寺道众的一员了,取之于祖,用之于民,小敏的爷爷应该拿去派了什么用场。侧边的小字,应该是新的线索。&nbsp; <BR>  &nbsp; <BR>  铁箱内,除了这两张纸,就什么都没有了。&nbsp; <BR>  &nbsp; <BR>  老曾把两张纸看了又看,情绪从兴奋一下跌落下来,有些失望。&nbsp; <BR>  坐到背包上,老曾把手套递给我,自己抽起烟来:“看来我们今天是空忙一场哦,小罗,给小姑娘解释一下吧,不懂的地方我来补充。”&nbsp; <BR>  戴上手套,我拿起两张纸来,小敏给我照着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都明白吧。”&nbsp; <BR>  &nbsp; <BR>  小敏说:“当然明白,坏消息是这里所有的宝藏都已经不在了,好消息是,我爷爷把宝物送给了老百姓,他是一个大好人!”&nbsp; <BR>  &nbsp; <BR>  我笑着说:“心态不错嘛,不过并不是没有宝藏可取了。你爷爷信中说,玉经换了一个无价宝,如果找到那东西,你还是有发大财的机会哦。”&nbsp; <BR>  &nbsp; <BR>  老曾站起身来:“取之于祖,用之于民,你爷爷可能并不是分给了老百姓,也许今后我们会知道,用在了哪里。”&nbsp; <BR>  &nbsp; <BR>  小敏说:“对啊,对啊,家里还有几张图纸没有解出来呢。老曾想想办法吧,我们回去继续找线索。”&nbsp; <BR>  &nbsp; <BR>  老曾说:“线索已经有了,小罗,你来解释一下,阆中佳液,秘图顿开是什么意思。”&nbsp; <BR>  &nbsp; <BR>  这可考不到我,去过阆中两次,知道阆中的保宁醋:“小敏爷爷是在提示我们,用保宁醋可以显出其他图纸的影!”&nbsp; <BR>  &nbsp; <BR>  “好啊,好啊,我爷爷太好玩了”小敏很高兴,声音在洞中很响,几只蝙蝠刚回来,又惊飞起来,“我们快回去吧,这里好吓人。”&nbsp; <BR>  &nbsp; <BR>  虽然洞里阴深,空气也不好,但我还不太想立刻就走,我说道:“过一会吧,这个洞子难得来一次,我再仔细看看”。&nbsp; <BR>  &nbsp; <BR>  老曾也同意:“刚才我发现有5条支洞连到这里,我的朋友建议市政府打通洪崖洞和湖广会馆的暗河,这次来了,我得帮他看看。”&nbsp; <BR>  &nbsp; <BR>  我想多呆一下的原因和老曾当然不同,刚才洗过手,后来摸过香案,取过铁盒,但是,我的手仍然是干净的!&nbsp; <BR>  &nbsp; <BR>  香案上没有灰,铁盒上没有灰,跪过石蒲团的膝盖,依然是洞壁跪爬时粘上的湿黑土壤。&nbsp; <BR>  &nbsp; <BR>  这些都说明一件事,近期有人来过这里,而且做过清洁。为了避免吓着小敏,我没有说出来。&nbsp; <BR>  &nbsp; <BR>  一直急着看香案上的字,我们都没有注意到香案的特殊性。一般的香案上面,应该有香炉,但这里却没有,难道是有人希望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字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失踪的上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