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自主”蓄势待发 自主车至少占50%
两会期间,公务车采购成为热议话题,人们都期待着两会后,公务车采购政策的正式出台,自主品牌也纷纷布局公务车市场,“公车”似乎成为了自主品牌翘首期盼的新机遇。经过了两三年的预热,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的政策终于即将落实,不再是“征求意见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本国官员用车选取本国品牌已成为国际惯例。如德系三杰“宝迪奔”的家乡德国,虽然政府方面没有明确要求把“国产车”作为公务车的选购类型,但国内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在邻国日本、韩国,官员清一色使用国产公务车。而在我国,长久以来,各种“面子问题”使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问题难以破冰。
这次的新标准,使合资品牌B级车很是“头疼”,而自主品牌的高价格比,更符合公车采购的发展方向。同时,除了对车型的排量和价格有所规定外,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规定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合资企业挡在了“目录”外。
政策的导向令自主车企振奋,标准的降低对自主品牌车企而言是一次利好。虽然政府采购仅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2%~3%,但其对品牌形象和车企信心的提升具有不言而喻的引导和鼓励意义,同时具有示范作用。一些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如一汽红旗、上汽荣威、广汽传祺等也已逐渐成熟,具备“公务车气质”,自主品牌大举突围公车领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据报道,现阶段已有安徽、甘肃、湖南、新疆、宁夏、海南、陕西、山东等省份提前发文,将公务车更换为自主品牌。同时,在3月11日中汽协2月产销数据发布会上,秘书长董扬面对记者对于公务车采购政策的追问,一句“快了”,更是勾起人们的无限期待。
要想打破合资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独霸多年的局面并非易事,除了政策的支持外,自主品牌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自主品牌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只有质量不断提升,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政策可以“胳膊肘往里拐”,但真正的较量还是要让市场说话。 小手一抖!积分拿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