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9|回复: 3

美国军事测量船频繁闯入中国海域探军情!!(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5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军事测量船频繁闯入中国海域探军情(组图)

  出没中国周边海域的外国军事测量船宛若幽灵,试图逃开中国海监部门的眼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海韬发自南京“2006年度中国海监部门曾对未经我国政府批准、擅自在东海我国管辖海域进行海上调查作业的多艘美国军事测量船进行了跟踪监视,向其申明立场,要求其停止作业。”出自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的《2006年海洋执法公报》的这段话,引起了国内对美国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军事测量活动的关注。

  搜集中国海域军事情报

  一般来说,军事海洋测量船是指能够完成海洋环境要素探测、海洋军事学科调查和特定海洋参数测量的舰船。由于掌握包括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流等在内的海洋环境信息是海军舰艇实施作战的基本前提,因此美军测量船往往出没于世界各大洋水域,成为美国海军平时获取敏感战场信息的主要来源。

  目前,美军共拥有现役军事测量船20余艘,隶属于美军海运司令部。根据任务不同,可分为综合测量船、水声探测船、海洋地质勘测船、电子侦察船等。

  以经常在中国黄海、东海海域出没的美军“鲍迪奇”号测量船为例,该船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服役并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船长100.1米,采用柴-电推进方式,满载排水量5000吨,舰员25人,情报分析人员30余人。其主要探测设备包括多波束测深仪、声纳、深水地震海底地质构造测绘系统、实时导航系统等等,还配备有直升机悬停区和小型医院。收放设备包括三部多用途起重机和五部绞车,具有极强的海洋军事情报搜集能力。

  美军搞军事测量一方面为了帮助美军熟悉所谓“战场环境”;同时也在监视,比如中国海军在中国管辖海域的活动情况等。这显然是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极大威胁。

  中美海上较量由来已久

  中美围绕着军事测量船进行的侦察与反侦察较量时有发生。2002年9月,经常在中国附近海域出没的美军“鲍迪奇”号测量船闯入中国黄海专属经济区海域从事监听、侦察等间谍行为。中国海军及海监部门的舰艇和飞机至少实施了6次“拦截”和“尾随监视”,并数次发出信号要求美舰停止作业、离开这一海域。但是,“鲍迪奇”号竟然置之不理。而实际上“鲍迪奇”号当时正在距离中国海岸约60海里的海域进行海底地形绘图,同时用拖曳式声纳实施水下监听作业。在多次警告无效后,一艘正在附近海面上作业的中国渔船“碰巧”撞上了“鲍迪奇”号的拖曳式声纳,并将声纳上的水下听音器撞飞。监听不成的“鲍迪奇”号只好离开了黄海海域,驶回设在日本的基地进行维修。据中国海监部门统计,这次监视与反监视的“斗争”长达23天。

  2003年美国海军测量船“黑森”号和美国海军电子侦察船“常胜”号相继未经批准进入中国管辖海域;2004年美国海军“常胜”号和“成效”号测量船闯入黄海、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2005在东海、黄海,中国海监对非法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进行调查活动的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玛丽·西尔斯”号和美海军海洋调查船“约翰·麦科唐纳号”进行了监视、驱离;对进行侵权作业的美海军双体水声监听船“忠诚”号实施了为时2小时的海空联合监视和后续7天的海上跟踪监视,向其严正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监视与反监视还在继续

  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的情报侦察活动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美国等国家在中国附近海域的军事测量活动一直无所顾忌、甚至呈上升趋势。

  除了水面舰船,专门针对中国潜艇的美军水下探测船停靠日本港口的次数也年年增加,2004年有23次,2005年有32次,2006年截至8月已达26次。近年来日本“白凤”号、“白岭”号、“拓洋”号、“昭洋”号测量船也在加大对中国海区的侦察力度,俄罗斯等国的测量活动也时有发生。

  对此,中国当然要捍卫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2006年海洋执法公报》披露,中国在东海建立定期维权巡航制度,“显示了我国政府对该海域管辖的能力与决心”。

 

曾遭中国海监部门驱逐的美海军双体水声监听船“忠诚”号

J1.jpg
大家正在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2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遭中国海监部门驱逐美海军海洋调查船“约翰·麦科唐纳”号
J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2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遭中国海监部门驱逐的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玛丽·西尔斯”号
J3.jpg
发表于 2007-4-15 2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11-16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