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le3h 发表于 2009-12-5 14:33:33

94岁老人跋涉寒冬

谁让94岁老人跋涉寒冬?



12月的长沙,已是寒风刺骨。一位94岁的老妇人,却因为在寒风中步行太久,致体力不支,回不了家,不得不向警察求救。如此年高的老人,在这样的寒冬,为什么非要做这一次艰辛的“跋涉”?答案让人震惊,她只不过是要取90元劳保费。



劳保费在老人的原单位领取,从老人家到她原单位,要转一趟公交车,还要走上10多公里路。上了年纪的人,记性不好,她每次去都得问路。所以上原单位一次,对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必追问为什么老人非得拿到这区区90元,问题是,社会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位老人每月的艰难行进集体失明,视而不见?据新闻报道,事件被舆论关注后,老人所在的单位才如梦初醒,表示以后每月将按时把90元送到老人家里。



这样的“迟钝”和“粗心”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比如,有些地方领养老金必须老人亲自到场而不能由人代办,以证明本人还“活着”;有些乡村交通不便,村民找政府部门办事,非常费事,这时只要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跑一趟,几个村的事情都可解决,但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是不愿屈尊,非要大家都往政府部门跑,那些卧病在床的人,还只能让人抬过去。



人情淡漠的,并不只有老人原单位。我们的保障制度,我们基层政府的职能,我们社会的救助机制,更应该受到拷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先贤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理想到现实,有很长的路要走。善待自己的老人,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不成问题,还有起码的人伦和道德约束。但是“尊重老人”走出家庭,成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时候,光靠道德和善心恐怕还不够,推而广之,不仅是老人,其他的弱势人群在陷入困境时,如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社会的温暖,就不是媒体的一次报道或人们的几声呼吁能够做到的,这个时候,相关的制度安排就成为一种必须。长沙老人的遭遇,让人们不免追问:这样的老人,该不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照顾?这种问题该由谁去发现,该由谁负责?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制度上的回应,就难免类似问题会重现。



关心他人,实际也在关心自己。每一个人都有步入老年的一天,每个人也都可能陷入不得不“求人”的境地,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如果人与人之间就像相互隔绝的孤岛,长沙老人的今天,也许就是很多人的明天。

lingwa 发表于 2009-12-21 23:34:23

欢迎来到长安车友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4岁老人跋涉寒冬